返回

第二十三章 教育产业化 重生之全能天才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厚非,可问题是偏偏总有某些人利用手中那点微末的权力,编造各种花样繁多的名目向学生强行收费,大捞特捞。

三次模拟考试的试卷工本费就要一百多块钱,真的很让人怀疑等价交换是不是已经让这个社会给淘汰了。一百多块钱看起来似乎并不多,但这并不是某个学校的特例,而是具有普遍性的。三次模拟考试的试卷是全市或全省统一的,全国各省的情况也都差不多。199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近三百万之数,而这个人数在2oo7年将突破一千万,也就是说仅仅是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所收取的试卷工本费,就高达令人咂舌的三亿乃至十几亿元。而且,这不过是明面上的部分收费,相对于各个学校暗里对学生的各种收费不过是九牛一毛。

然而,更加荒唐到无以复加的是,再过一两年,也就是1999年前后,某些头上挂满各种博士、教授和知名学者头衔的人就会提出“教育产业化”的论调,堂而皇之地给那些想从学生身上刮油水的渣滓制造合法途径,致使全国各学校乱收费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教育产业化”其实是在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某些教育、文化、经济和金融界的所谓专家以拉动内需缓解金融危机压力为目的所提出来的。这些人丝毫不顾及中国的具体国情,疯狂地摇旗狂呼:“要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办,要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看待!”

“教育产业化”的理念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将教育当作一种产业来办,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低成本、高效地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也能够从中看到一幅美轮美奂的未来蓝图。然而,这个美妙无比、极度诱人的未来蓝图不过是某些空想家不切实际的设想罢了,付诸实践后所能收获的只能是失望和后悔。

事实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受“教育产业化”的误导,不少优质公办小学、初中或高中,以种种借口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把政府应该负担的部分教育经费,转嫁给了社会和学生家庭。各种名目繁多的试卷费、资料费和补习费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催生了出来,那些站在特定位置,脑满肥肠的家伙开始明目张胆地扛着“教育产业化”的大旗,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地从学生身上刮油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