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16【赤道黄道】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朱国祥恼羞成怒。

朱铭乘胜追击:“急了,有人急了。我知道是谁,但我就不说出来。”

“懒得理你。”朱国祥愤然走开。

斗嘴获胜,朱铭得意洋洋,乐得吹起了口哨。

朱国祥缓步来到沈有容身后,望着远处的油菜田问:“再过个把月,这些油菜就要熟了,收割油菜以后改种什么?”

沈有容还在浇菜,头也没抬,回答道:“种稻子。”

“西乡县都是油菜水稻轮种吗?”朱国祥问。

沈有容站起揉了揉腰:“以前都不晓得轮着种,平白荒废地力。俺听爹说,是蜀中百姓带过来的法子,转运使便勒令各州县务必推广。”

朱国祥又问:“沈娘子家也种油菜和稻子?”

“孤儿寡母,种不得那个,”沈有容说,“换季种油菜的时候,种得少还罢,若是多种一两亩,排水翻地麻烦得很,稍有差错就误了农时。这油菜和稻子轮种,家里得有壮劳力才忙得过来。”

“油菜育苗移栽就是,哪里忙不过来?”朱国祥说。

沈有容疑惑道:“俺只晓得秧苗移栽,这油菜苗也能移栽?”

“可以的。”朱国祥开始仔细打听北宋的耕种方式。

片刻之后,问明白了,才回去找儿子讨论。

朱铭笑得贼兮兮:“可以啊,朱院长,都开始勾搭了。”

“别扯废话,”朱国祥表情严肃道,“南方我不清楚,只说汉中这边,水稻种植流程已经基本成熟,但还不懂控水旱育秧的方法。因此水稻种植,受气候和地理条件制约更严重,无法达到古代水稻产量的极限。”

听到是说正事,朱铭也收起笑容:“那个控水旱育秧方法,能够提高多少产量?”

朱国祥仔细解释道:“不好统计,得看具体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高秧苗素质,降低育秧成本,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为啥旱育秧就能提高秧苗素质?”朱铭有些好奇。

朱国祥整理措辞,尽量说得能让朱铭听明白:“控水旱育,秧苗在干旱环境生长,土壤水分影响苗根的分化,控制了部分苗根的发生,从而增加了潜伏根数量。同时,旱育秧的细胞质浓度提高,营养物质积累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