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章 上交曲辕犁 初唐小闲人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贝藏起来,等闲不给外人看一眼。

老爷子想的却是这个东西能够惠及百姓,虽然老人家的出发点是不想村子惹祸上身,但不得不说,就老爷子这个格局,已经能够吊打朝堂上一大批官员了。

注意到李让的神色变化,老人家还以为是李让不乐意,不由得微微皱眉。

“这宝贝是你弄出来的,你不想交出去也是人之常情,但往后用的时候就得收着点了,不然让外人看了去,怕是会给咱村里招来祸端。”

李让忽然哑然失笑道:“二叔公说得哪里话,孙儿既然弄出来这样的宝贝,初衷就是为了大家每年能多收点粮食,大唐每年能少饿死几个人,孙儿只是在想怎么把这个宝贝上交才能更快的普及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并非不愿意。”

听完李让的解释,老爷子微微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

“恁是个灵醒的娃子,老头子只是提醒一下,既然恁现在有主意了,那就照着恁的打算去做就行。”

李让微微颔首,应道:“二叔公放心,孙儿肯定不会让咱村子受到什么伤害。”

“好,好,老头子相信你。”

二叔公止不住的点头,心中对于这个娃子越发满意。

李让点点头,面露沉思之色。

既然二叔公提到了这一茬,那他就不得不加快进程了。

不然今日之事要是被大嘴巴的乡亲们传出去,只怕很快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官面上的人他不怕,真正让他忧心的是大唐那些躲在暗处操控着天下的“世家门阀”

这曲辕犁要是落到那些门阀手里,那推行天下可就真的成了一句空口白话。

沉思片刻,他心里有了主意。

“二叔公,孙儿去趟县衙,这地里孙儿帮不上什么忙,还得麻烦诸位叔伯多辛苦一些。”

“无妨,二娃子尽管去,有老头子盯着他们,晾他们也不敢躲懒。”

二叔公说着,颇有威仪的挺了挺胸膛,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该有的精神。

李让应了一声,转身便朝着村子里走去。

去县衙,还是骑马比较快。

骊县,因骊山而得名,又称昭应,会昌,新丰,北宋时期因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