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52 章 储位事(二更) 安分守己当昏君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朝臣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今日闻此圣旨,不免就想起宋太祖那传说中的金匮之盟。

之所以是传说中的,是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这到底是真相,还是既得利益者宋太宗赵光义放出来的假料。

据说,宋朝的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生母),在临终前,曾对太祖赵匡胤道:国赖长君,这样吧,将来你走了把皇位传给你弟弟赵光义。等你弟也走了再把皇位给你儿子也不迟。

据说赵匡胤是答应了。

最终也是其弟赵光义做了宋太宗,而不是他的儿子赵德昭。

但……甭管这个故事真假,最终,宋朝的皇帝可是变成了赵光义一脉,直到南宋,赵构绝嗣,皇位才又重新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因这个故事对景来看不是很吉利,所有诸多朝臣们心中都转过‘金匮之盟’四字,但到底没有人开口。

也没有必要开口。

英国公张辅的心声就代表了绝大部分朝臣思虑后的想法:郕王殿下现在就一个儿子,见天儿三灾八难的生病;皇帝两个儿子,一个赛一个的小——哪怕要考虑储君的问题,至少要几年后了。

还是抓紧眼前最实在。

至于郕王面对这道圣旨会如何反应,但凡不是傻子——今日一定都得请避帝位,哪怕当今皇帝是真不想干了,他也不能欢天喜地当即接过来。

而哪怕搞完三辞三让不得不接过皇位,郕王也该主动立刻提出,皇兄之子为大宗,将来当继承皇位。

这就是礼法的力量。

*

安宁宫。

在朱祁钰提出先立朱见深为太子时,就听皇兄道:“这件事朕也跟祖宗们商议过了。”

姜离这句话还真不是敷衍,她昨夜真的拎着半坛剩下的梨花春去了奉先殿——给大明的先帝们敬酒,就是拿着酒盏往地上倒,那开坛新的也太浪费了。

她已经喝了个半醉,因此只盘膝坐在本用来跪拜的蒲团上,开始跟大明诸位先帝唠嗑。

6688在冬夜里蹲在外面给她看门。

姜离就跟大明皇帝牌位们唠起史册上的景泰帝。

她想,景泰帝应当是个不够‘杀伐决断’也不够‘周公圣贤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