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1 章 归秦的方法 大秦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骨髓,食之长寿,这就是“长寿玉膏”名字的由来。

食之长寿,还真不是在乱说,我国长久以来的饮食习惯偏向于碳水化合物,而少蛋白质。

人的生长生存所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需要均衡的,但在古代普通百姓要吃够肉,实在太困难。

而豆类制品却是最好的植物蛋白。

所以在蛋白质大量不足的情况下,多食用这“长寿玉膏”,的确有益。

还有一方面,古时食物粗糙,人到老年牙口不好,难以下咽和消化,吃不下饭自然人的身体就不会健康到哪里去,而“长寿玉膏”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我就有了老年人常食则长寿的说法广为流传,这也是“长寿玉膏”名字由来的另外一个说法。

赵政垫着脚,看得一愣一愣的,伸手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似乎比豆饭更加的吸引人。

范雎盛了两碗,然后弄好调料碟子。

酱油,盐,茱萸切碎。

茱萸,在辣椒还未传入国内时,一直是辣椒的代替品。

它和辣椒的味道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没那么辣,味道带着一点苦,怎么形容呢,就像味道淡一些的芥末。

赵政正捧着自己的碗,向门口走去。

仙人说,他得让赵国人知道,他有多受重视。

这长寿玉膏,可不就是别人吃不到的。

不多时,赵政烟熏火燎的跑了回来,范雎都看得一愣,怎么衣服跟快着火了一样?

范雎也探出头看了看外面,隔壁大门,一个头顶一奇怪青铜冠的高冷孩子正怒目而视。

说那孩子戴的“冠”奇怪,因为它是青铜所制,上面缠着大红色的帛绢,像两条大辫子垂在小脸两侧,跟个小二郎神一样。

更奇特的是,那青铜红冠向外喷射着火柱,看得范雎都愣了好半响。

难怪赵政眉毛差点都被烧了。

赵政可怜巴巴地跑到范雎身边,还不忘回头喊道:“燕国子丹,我就是……我就是路过……,你居然用地母器皿烧我。”

对面那高冷孩子拂了拂头上冠,冷哼了一声。

跑到他面前,碗都凑他脸上了,炫耀得都快上天了。

说什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秦》,牢记网址:m.baotouge.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