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 早朝前夕 大明官途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故讲究插秧要浅,利于尽快返青分蘖,而晚稻讲究“二禾子不要粪,全靠秋风秋雨送”一则说明晚稻更多依靠风调雨顺,雨水足、气温高,稻子才能长得好,另外,秋风一到,虫害减少,丰收就有了几分把握。同时也说明晚稻插下去就要禁得起风雨摇摆。所以二禾子讲究插到底,一来防秋风吹得秧苗脱泥随水飘走,再者防成熟期倒伏,影响收成。”

老农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们大多一知半解,几个年轻的官员听到‘二禾子讲究插到底’时,不觉悠然神往,眼睛里闪烁着热切的目光,不知到他们想到哪里去了?

老农年年岁岁照本宣科,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招式,他讲完一通理论,便拿起一株秧苗,指着中间的部分道:“记住了,插到这么深就可以了,前后左右各隔半尺,就这么多,插插就顺了,大家抓紧时间干吧!”

大家一哄而散,各自去自己田地,李维正把裤子卷得老高,光着脚进了田,田泥又腻又软倒也十分舒服,太阳虽毒,却不觉得热,他刚开始下手生涩,可插了几支秧苗后,便渐渐找到感觉,竟一路领先,这插秧也是要有天份,最后熟能生巧当然是一个样,可熟的过程却能看出一个人的资质,当别连一行的一半都没插到时,他已经转弯插第二行了。

在田埂上巡视的老农也惊讶地蹲在他旁边看他插秧,他伸手试了试深度,不深不浅正好,老农惊讶地问道:“年轻人,你在家里是老把式吧!”

“没有,我这也是第一次插,我觉得关键就是要找那种感觉,找到了就一路顺利。”李维正站起身擦擦汗笑道。

老农一拍大腿赞道:“说得不错,就是这个理,关键就是要找到手感,当年我足足插了三天才找到这种感觉,可你居然只要一盏茶时间。”

老农无限感慨,这个年轻人不当农民去当官,着实有点可惜了。

这时,田埂上围得人越来越多,众人窃窃私语,议论着李维正,他越插越快,不到一个时辰便大功告成,而其他人皆只插了一小半。

“好了,第一个已经结束。”两名考评官员大声宣布,他上前拱手笑道:“恭喜了,你这可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人,你任务已经完成,这边登记一下便可以回家了。”

李维正登记了名字官职,他下午还要去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