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变化 大时代里的小军阀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询书的这一刻起,民国就已经走在了法制还有混战的选择关口上。

要是袁世凯与赵秉钧接受特别法庭的质询书,接受特别法庭的质询,那么自然说明他们问心无愧,如果最终答案也证实他们和宋教仁的死没有关系的话,那么这无疑是民国建立之后最为成功的一起法制案件。毕竟就连民国地位最为重要的大总统和内阁总理都保持了对于法律的敬畏,法制必将深入人心,民国的未来也将会随着法制走的更加的远。

不过胡血儿毫不客气的认定袁世凯和赵秉钧是绝对不会接受特别法庭的质询的,在他看来宋教仁的死和赵秉钧袁世凯绝对脱不了干系,他们自然不会来特别法庭接受质询。

一旦如此,那么可以想象民国就会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南方**党重新竖起反旗,兴兵北伐,南北方在1911年辛亥**那里没有真正彻底的打起来的一仗终将补上,一决胜负。

胡血儿的评论正是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说了出来,凭心而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愿意看到战事再起的,不管最终到底是南北方中的哪一方赢,在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普通人。

但是毕竟同盟会死了人,而且还是被极其不光彩的刺杀死的,所以人们没有理由要求同盟会放弃要个说法的决定。因此所有人的都把目光转向了北方,他们希望袁世凯和赵秉钧能够站出来,站出来告诉他们自己问心无愧,接受质询就接受质询,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在北方,被全国上上下下关注着的袁世凯正焦头烂额和手下们开着小会商议着具体的办法。本来虽然得到汪精卫的通风报信,袁世凯就知道事情很有可能要糟了,不过他还始终抱着一丝幻想,幻想着同盟会能够面对现实,能够冷静的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最终私下里通过谈判解决这件事情。

但是随着报纸上铺天盖地武士英的由赵秉钧亲自买凶的口供还有亲笔书信,再由就是张建强搞起来的那个特别法庭的质询书,袁世凯就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袁世凯的总统府的一间会议室里,他手下的军政两条线重要人物都已经到齐,随着报纸的铺天盖地的轰炸,即使明明知道自己手中依然掌握着十余万的大军,所有人还是感受到了一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