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1 太守行春(上) 三国之最风流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一个朋友搞了个省退伍军人就业扶助协会,请我帮忙,我挺矛盾的。

如果说写东西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个事情如果做得好了,我想会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俺们省每年有差不多五万的退伍军人,从去年开始国家不再管他们这些“最可爱的人”了,如果能给他们尽一些绵薄之力,那实在是太好了。不过我还没有决定要不要长期帮忙,毕竟这会和写东西产生冲突,如果长做了,怕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字。[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c]

不说那么多了,今天开始恢复更新,五月过了一多半了,月底前尽量多写吧。

——

十几天没码字,觉得遣词造句都不会了啊啊啊啊啊。

——

如果说“第三氏的覆灭”和“不处罚收受馈赠的亭长”这两件事,只是让荀贞得到了乡民、乡吏的敬畏以及震动了乡中大姓,那么在折服了宣博门下的众多弟子后,他则又得到了乡中大部分士子的钦服。——西乡是个小地方,乡里边能称得上“士子”的人不多,除了谢家之外,主要也就是宣博门下了。

乡民、乡吏、豪强地主、士子对他尽皆服气,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的施政易如反掌。

荀贞来西乡任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里“聚众保命”。目的既然明确,那么具体到“施政措施”上,自然也就很简单了。

在繁阳亭时,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件是『操』练里民;一件是招徕游侠;一件是调查本亭的太平教徒。现在他升了职,被迁为乡有秩蔷夫,环境产生了变化,“施政措施”也要随之略微改变。招徕轻侠、调查太平教徒这两件事还可以做,而组织乡民『操』练却就做不成了。毕竟西乡再小,也是一乡之地,方圆数十里,下辖十一个亭,有户民数千,这要『操』练起来,动静太大,说不定就会引起县里、乃至郡中的警惕。

在与宣博的众门徒见过面后,第三天,县里来了一个人,却是老熟人,文聘的从叔文直。

荀贞出门相迎,两人携手入院。登入堂内,分宾主落座。文直不着急谈公事,先叙说私谊,把两手捧在面前,一脸感谢地说道:“我侄子文聘来颍阴游学,若非荀君引荐,断然难以拜入令兄门下。前两日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最风流》,牢记网址:m.baotouge.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