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章 谁能搞个云南白药? 刺明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oo77)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

五月初五,端午节。

明代习俗,端午节少女要佩戴灵符,头簪榴花,出嫁的女儿则由娘家接回归宁,称为“躲端午”,因此,端午节又叫“女儿节”,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

端午节这一天,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悬挂艾草,在耳鼻等身体部位涂抹雄黄酒,以驱避毒虫,还要饰戴小配饰以驱邪,或者是簪佩五毒与五端花草的纸符簪,或者是系各种彩线编成的,形状似“钱”或“锁”的护身符,曰端午索。此外,饮菖蒲酒、吃角黍(粽子)、杏以及赛龙舟等等也是比较盛行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称“天中节”。

以前,浮山所的军户们再穷,端午节也要搞些节目,在门口挂艾草,用菖蒲自己酿酒,热闹一下,也算是苦中作乐。不过,今年的端午节,毛家屯却没有任何节日的气氛。在海边,在山边,都插着亡魂幡呢。死去的亡魂,还没有得到安息,潜藏在内心的怒火,还没有得到释放,大家怎么可能有心思过节?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世新的谈判使者来到了毛家屯。

使者名叫刘一平,并不是王世新的部下,而是浮山城里面的一个棉布商,大约在四十来岁。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工业非常的达,江南地区尤甚。来自江南地区的棉布,完全占领了山东的市场。大量的棉布通过运河,从南直隶运到山东,在济宁、临清等地卸货,然后通过6路,运输到登州、莱州等地。

浮山所尽管位置比较偏僻,民众同样是需要棉布的,不可或缺。刘一平在浮山城里面开设店铺,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浮山所的军户里面,认识他的人,还算不少。总体来说,此人为人处事,还不算非常的黑,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也是他被王世新派来谈判的原因。

要是换一个大家痛恨的奸商,刚出城门,说不定就被愤怒的民众给打死了。现在民众们有张准撑腰,还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味道,看不顺眼的人物,逮住了就是一顿胖揍。由于军户们的封锁,浮山城里面的黑心商户,现在同样是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

刘一平看到张准的时候,张准正抓着一个蟾蜍,用针刺破蟾眉,将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