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1 流民来附 刘备的日常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部用穿斗或抬梁均可,多用于潮湿多雨地区。井干式则是将长木两头开凹榫,组合成木框,再叠合成壁体,其转角处的木料相交出头,但由于用木量大,故较少采用。

北方及蜀地多用抬梁式,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而斗拱也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

论建屋,刘备绝对是楼桑第一。

宗人们便找来老族长,托他去刘备家说项。

刘备自然满口应承下来。

于是找来老工匠苏伯。

宗人们没有刘备家显赫的家世,不可能建起三进大院。

苏伯画了两种一进院落的样式。

第一种由门房、仓房、阙、望楼、正房、厨房和厕所、猪圈等部分组成。门内是一四合院,院的右侧为一仓房,左侧是厨房。门房对应处为正房,两侧设有厕所,厕所之下为猪圈,厕所房顶置有鸡埘。屋内有灶台等。

第二种也由门房、仓房、阙、望楼、正房、厨房和厕所猪圈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门房在前,大门开于右侧,有门槛。门房左侧置阙楼,为二层两面坡顶建筑。院内左侧为厨房。右侧为二层重檐仓楼。正房位于院落后部,与门房相对,门前有台阶式踏道。猪圈为方形,位于正房左侧一角。

两个院落大致相仿。整体布局和尺寸也大小一致。都是一进院落,明显不同之处是:第一种院落的仓楼,斜梯有两道,由底部正中通往二层两边,呈倒八字形;猪圈上还建有厕所小屋。

除了这两种样式,还有一种更为符合刘备审美的的住宅。

同为一进院落。

院前为一座平房,右侧和后部围以矮墙,左侧建前后两座楼,均为两面坡顶。前面平房为长方形,右侧开一长方形大门,两山墙分别与左右院墙相连接。前楼较小,为二层小楼。后楼较大,为坐北朝南的二层阁楼,底层开一门,上层中部开一窗。后楼右侧为一磨棚。后院为长方形猪圈。

当然,刘备也有自己的改进意见。

“院前门房加高,改成门阙。矮墙改成高墙。左侧前楼不变,后楼改为三层,也围以高墙。磨棚改成磨房,当中置井栏,旁边建一座望楼。后院阔长,另建一座仓楼,猪圈上盖厕所,马厩、牛牢、羊圈、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备的日常》,牢记网址:m.baotouge.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