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 明末皇帝分身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但是,肖图白已经非常满意。因为这才是16锭纺纱机的效益,将来随着机器的改进,公司效益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

工业时代,追求的是量产。

产品量产之后,每件只赚微薄的利润,但是聚沙成塔,最终能够创造的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的生意......

————————

肖图白看似在běijīng、天津忙的热火朝天。实际上,他却是时刻准备着逃往南方......

南逃计划,是要将整个北方的工业生产力也撤到南方,火药厂、兵器厂、铁厂、纺织厂、纸厂、酒厂......

任何先进的设备、能工巧匠,都将会有序的被撤到南方。如此庞大的南迁计划,漕运、陆地运输,成本太昂贵。

所以,海运成为了迁都南京的关键!

崇祯年间的海禁已经很松弛,就连最保守的北方海港也开始闻到了海洋的气息。天津地方志记载——崇祯六年“正月初八,运舟出天津海口,为飓风所覆。”、“六月九rì,天津周围地区大风雨伤稼,毁坏海运粮船,损失米105066石,豆65923石。”

虽然是记载海上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也在侧面反映,由于大运河漕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北方对于粮食运输的需求,崇祯年间已经重新开启了天津海运。

但是明末重启海运不久,天津的的港口基础设施还是很落后,仅仅是少量的官方海船,运输粮食、物资。而很少有民间的海船,前往天津贸易。

所以,肖图白便以朝廷的名义在天津新开一个市舶司,吸引更多的福建、广州的海船,前往天津贸易,刺激大明海上运输行业的发展。

除了在天津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产业之外,肖图白也非常重视在天津发展渔业。

经过实地考察,肖图白发现天津捕鱼业,并不发达。整个天津沿海的村镇只有百多条捕鱼小艇。

每艘小艇载重量不到十料,均是两三人cāo作的小渔船。理论上能够载重两三吨,不过实际上为了安全,每次至多在近海捕捞一两百斤鱼便要返航。

海洋捕捞规模小,渔民数量少,除了因为“海禁政策”yīn影之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海上捕鱼并不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