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五章 粮商(一) 明末皇帝分身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什么不采取成本更低廉的海运?也许,利玛窦这个洋和尚的询问,触动了明朝的统治者。所以,天启、崇祯年间的海禁政策越来越松,通过海运向běijīng运输的粮食,每年也达到百万石之巨。

虽然,海上不时有风浪,造成船舶、物资的损失。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比大运河漕运成本要低廉的多。

而大明的海运,是从江南运粮食到北方,江南的鱼米之乡粮食价格可以低到1.5两银子一石。但是,终究还是不如rì本那边0.5两银子一石来的便宜。

李公子筷子夹着一粒花生米,咀嚼之后,道:“万料大船,一艘造价想必是要几十万两银子,而且能够造这种船的船匠,也是非常罕见的吧!除了永乐年造过之外,现在谁能造得起那种大船?投资几十万两造大船,运粮食要多久才能赚回来?”

张掌柜摇头道:“粮食微利,可以用其他值钱货物弥补。而多运粮食回来,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张掌柜忧国忧民了!”李公子微笑。

那李公子、张掌柜算不上天津最顶级的粮食商贩!

此时天津涌来葛沽的有实力的粮商,数量已经超过了150多人。而且,不少粮商还带着伙计、账房、护卫之类的人员,使得小小的葛沽涌来2000多人。

葛沽镇只有少数几家的客栈、酒楼,当这些粮食商人们来到葛沽之后,发现自己连住单间客房的待遇也求之不得。

一榻之地难求,使得粮商们纷纷开始在jì院包场,不为piáojì,仅是为求一榻之地。

——————————

在葛沽镇的城中心。露天的广场上,搭建了一座大帐篷,帐篷之内可容纳500人入场,参与粮食交易活动。

这次的粮食交易,采取竞标制。

马铃薯低价是每石1两银子,红薯抵价为每石0.3两。商人用纸写出自己的竞标价格,竞标价不能比低价低,才是有效的投标。

葛沽镇粮食竞标规则,供货优先顺序是由高到低。出价越高,越能够获得优先供货。

听闻规矩之后,商人们纷纷紧张的揣摩价格。与此同时,更多人猜测竞争对手们会给出什么样的价格。

经过了漫长的3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