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5 鹰洋和袁大头 大清隐龙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造银币不可能使用纯银,为了增加银币的硬度这里面一定会加入一些其他的硬金属。比如袁大头,里面就加了十分之一的铜。

在和白银的价格相对比下,铜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这十分之一的利润就稳稳的赚到手里了。

第二点,就要分析一下古代的火耗制度了。火耗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是名相张居正所创,也正是他的一条鞭法让银两进入了国家税收体系,终于成为了货币大家庭的一员。

有银子就必须要进行铸造,民间买卖流通的不可能都是大银锭,普通民众有一二钱散碎银两就算是富裕户了。而作为州县政府,他们通过税收收缴上来的银子,绝大多数都属于散碎的银两。

为了运输方便,为了递交京城好算账,银两在县一级的单位就要进行一次熔炼,把散碎银子熔炼成大个的元宝。而熔炼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损耗,这种损耗就叫火耗。

很快的,明清两代的官吏们就发现火耗聚财的优点了,一两银子究竟收多少火耗这完全是自己说了算啊。按照最最清官的标准来算,一两银子都要收到三钱的火耗,而贪官就更别说了。

古代一斤十六两,清官收火耗都达到本金的五分之一了,这可就是平白给老百姓增加了20%的税收。好吧,至于那些把火耗收到五钱以上的贪官,他们除了逼百姓造反之外也就没啥作用了。

肖乐天想要铸造更多的银币,那就需要更多的散碎银两,当然了肖乐天是有良心的,他不会把火耗收到三钱,但是二钱总是应该收的吧,这又是妥妥的12%的纯利润啊。

“范掌柜啊,我的好王爷啊,天底下有什么买卖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二成二的利润,这可是没本的买卖啊!现在您知道我为什么要贿赂整个易县的官吏层了吗?我就是为我们大量从民间吸收银两而做准备,有了这批人的保护咱们想吸纳多少银两不能够呢?”

“易县虽小,但是一年下来总要有20万两的税收,而这些银两都将是我们铸币的原料,你们想想这有多少?再加上民间淤积的银两,我可以说几十倍于一年的赋税,咱们大清的地主们不就喜欢往仓库和地里面埋银子吗?老掌柜你想想你的哥哥……”

范镰一听气的直点头,他分家的那个哥哥啊,光银库就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