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 投柜 铁血残明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用乌木作戥子杆,显得自己很有档次。

桐城县衙的戥子则是用青铜做的杆和托盘,看起来制作精良可靠。

但庞雨知道所用的砝码、托盘都是做过手脚的,在称量这一道程序里,花户至少要多缴纳两成的银子,加上刚才少算的成色,他大概要多交六七成的赋税,当然还没有算粮店用的大称和多算的银子成色。

这两次涉及银两的交易,就让这个花户要多付将近一倍的粮食。

那书手的动作熟练,拿了银块放入托盘,提着第三纽飞快的称量一下,那农民都还没看清,书手已经又把戥子放下了,接着在算盘噼啪拨弄,把结果按六成折算。

“还要补二钱三分八厘。”

书手看也不看那花户,直接报出了数字。

那花户原本想质疑一下,但看了旁边的快手之后,那花户愁眉苦脸的又摸出一点碎银来。

何仙崖白他一眼,他长期和这些农户打交道,知道如何对付这些农民。

书手那边把银子确认足额之后交予何仙崖,何仙崖用一截由单包好,亲自去投到钱柜中,然后回到座位在中间一截由单上写好收条,交给那花户作为完税的证明。

最后剩下的一截由单上也要记录,作为县衙存档所用。

庞雨看着那个叫王荃的花户,他拿着那截由票呆了半晌,失落中似乎又有些轻松,今年主要的税赋都缴纳了,可以暂时喘口气,但还不是全部,春节前还要预交明年的部分赋税。

一年忙到头,也就是能养活一家人。

庞雨摇摇头,田赋是工业社会之前国家收入的主力,但征收的效率确实低效。

而他通过这次的观察,农民在缴纳过程中,损失最大的部分,还在涉及银两的两次交易,一次面对粮店,一次是面对衙门。

倒不是何仙崖要刻意少算花户的成色,而是他必须如此,因为他收足银柜后还要向县衙的银夫缴纳,银夫会从这些银两中分出税银和常例。

常例银子以前叫火耗,就是以银夫熔炼过程损失的名义加收的,后来从潜规则成为了明规则,大家也不装了,就叫常例银子。

南直隶知县一年上千两常例是有的,以下各官各房都有自己的常例银,各自有不同的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