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北伐幽州(六) 重铸河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救灾。要是没有永济渠,当年的河朔大旱,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张说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时任幽州节度使,写下这首《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很好地说明了永济渠的重要xìng。

三人正说间,只听有人高声吟诗“渔阳突骑犹jīng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rì何须十万兵。”

这是杜甫的《渔阳》诗,在此处吟来颇有些不敬,赵匡胤怒哼一声,道:“好个狂徒,居然敢吟此诗,不知好歹!”

黄俊虽为帝王,潜意识里还是现代人的想法,虽然觉得这人在这里吟《渔阳》诗颇有些不礼貌,还可以接受,寻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飘来,船头站着一个身材不算高,只能算中等个的文士,初看之下,这文士颇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让黄俊大生好感。

等到扁舟靠近了,黄俊看清了他的面相大失所望,这人其貌不扬,长相实在不敢恭维。

“大胆,停船!”兵士吆喝起来,禁卫军弯弓搭箭对准了他。

掌舵的艄公是一个老头,吓得直哆嗦,结结巴巴地道:“杨相公,回去吧,军爷不让我们过。”

姓杨的文士毫不在意,哈哈一笑,道:“老人家不用害怕,他们不会放箭。”

韩通也是哈哈一笑,骂道:“好你个狂徒,你以为我们的箭是吃素的,就shè不死你。弓箭手,准备……”弓箭手拉满弦,只要韩通一声令下,肯定是乱箭齐发了,艄公吓得趴在船板上念“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姓杨文士面不改sè,笑道:“韩大人,你要是shè死了杨某,谁来帮皇上取幽蓟之地呢?”

对他的唐突赵匡胤很是不高兴,冷笑道:“这年头,到处都是满嘴大话的招摇撞骗之徒,姓杨的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这杨姓文士利嘴如刀,一点也不给赵匡胤面子,反唇相讥道:“赵将军,可曾记得襄阳高僧?若不遇襄阳高僧,赵将军今rì为将军乎?为招摇撞骗之徒乎?”

赵匡胤年青时无所事到事,处到流浪,一天来到襄阳,去庙里求宿。老和尚见他长相奇特,谈吐不凡就送给他盘缠要他去北方碰碰运气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