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二 战略规划 迷失在一六二九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九二战略规划

当然了,有总比没有强。化学组提出的这两条路子虽然都不是太完美,但总算解决了燃料的有无问题,只要能让琼海号重新动起来就是最大成功。至于什么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眼下还顾不上这么多。

经过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由工程组,机械组等成员,配合化学组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搞一套土法炼油设备以提炼油页岩;另一方面,则让农业组负责照料临高城附近所有找到的油楠树,同时也研究人工种植和移栽的可能性。

个把月之后,在文澜江下游某条支流处,出现了一座样式简陋的大水轮。其实就是本地很常见的水力臼房:利用水力带动几个大捣椎,一下一下敲打到石臼中。只不过那里面不是稻谷,而是需要粉碎的油页岩矿料。

在旁边则是一大堆大小高矮各不相同的坛坛罐罐,其材料五花八门:有陶瓷缸,耐火砖窑,金属反应釜……等等不一而足,相互之间都用管道连接,看起来活像传说中练金术士的实验室,挺神秘的。

被粉碎后的油页岩矿料分数次被投入反应釜加热,蒸汽经过不同温度的冷却塔,分馏出各种液体,最后以甲烷为主难以收集的尾气则被点燃烧掉,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大气污染。

这套设施在当地人眼中显然极为古怪,特别是黄建成大师傅一时兴起。把最后的金属制尾气排放口给铸造成了龙头形状……当整套设备开始工作时,从龙嘴里喷出地熊熊火焰吓跑了所有来看热闹的土著,少数没跑的几个则无不跪倒在地磕头不止。

黄师傅这个小小恶搞给炼油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此后没什么当地人再敢来窥探。工程组原先最担心的:清末老百姓以保护龙脉为名疯狂拔电线杆子的运动在这里并没有发生。

不过也有副作用:被分配到化学组的本地工人们也同样坚决不肯去炼油厂工作,说是怕被给火龙吞了。

所以暂时,炼油厂这边还用不上本地劳工,只能完全依靠现代人支撑。好在暂时他们对燃料地需求也不太大,琼海号最近并没有出海任务。

农业组则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把临高县四周零碎生长的百来棵大油楠树统统登记编号,计划以后每隔一两个月去采一次油。同时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