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传教士 重生在顺治末年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面有一座崭新的天主教堂,叫东堂,又叫圣若瑟堂。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时,顺治皇帝赐给汤若望、南怀仁两位神父宅地,两人在此建了这座教堂。罗马式的建筑风格,粗壮的壁柱,一高两低的穹隆形圆顶,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平时除了胡安家的以外,就没有什么人注意淑云了。所以淑云总是往东堂跑,胡安家的桂花嫂平时也有好多活要做,不能总看顾淑云,知道淑云去了那里,也比较放心。所以淑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堂度过的。

东堂白天时没有什么人,汤若望和南怀仁要到钦天监或是南堂去工作。南堂是中国最早的天主教堂,位于北京宣武门内,它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1605年(明万历年间)始建的,现在的南堂还是清顺治七年(1650年)时,朝廷为表彰汤若望编撰《时宪历》的功绩。从而赐其黄金千两在旧址侧建造大堂。那里的规模比东堂大很多,据说还有天文台,藏,仪器室和传教人员的住宅等设施。所以在京的传教士平时都是在南堂的。

因此,平日里就只剩下一个德籍耶稣会的年轻传教士汤姆打理东堂。汤姆长得高高大大的,蓝眼睛,棕色的头发,很斯文有礼。一看就是个很典型的日耳曼人。

清时的中国北京信洋教的真的很少,少得可怜。淑云两岁开始就经常来东堂,三年间来到东堂的信徒不会超过10人。像平安夜等一些时候,百姓来这里更多的是为了领取到一些弥撒饼。平时这里是没什么人的,所以汤姆一般都很空闲

淑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虽然不能说话,汤姆依然还是很高兴,终于有人每天能陪着他了。汤姆很有爱心,淑云每次来他都会拿一些面包,糖果之类的给已经很是白胖的淑云。还总是用一种怜惜的眼光看着淑云吃下去。然后汤姆会开心的抱起淑云,轻轻的亲吻一下淑云的脸颊。

淑云刚认识汤姆时,他的中文说的很蹩脚,中间还总是会夹杂着几句德文和拉丁文,连带着用手势比划。每当这个时候淑云就会装作不懂,歪着小脑袋,眨巴着大眼睛,认真的看着汤姆。这让汤姆有点上火。

接触几次之后,汤姆发现淑云真的很乖巧听话。于是淑云就被允许可以在教堂内自由活动了。淑云瞅准了机会,跑到汤姆的房间,在汤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