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七章怎么会是他 重生在顺治末年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了,万一这家人急了,真的打探出了淑云的身世,再跑来烦淑云,到时候还不是自己这个做丈夫的心疼。不过他们要是真敢来的话,康熙也不介意狠狠的收拾他们一顿,正好也可以了结了淑云和他们的那点关系。

“玄烨。你是怎么理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淑云没有接康熙的话,而是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当然是,大夫以上犯罪,可以获得宽宥,庶人可不按贵族的各种礼仪行事了。”康熙虽然不明白淑云问话的用意。可还是耐心的对淑云作出了解答。

“我却不这么理解,古时候的贵族阶层为了逃避法律的约束,而故意曲解了孔子这句话的原意。刑法不加重于大夫。礼制不减轻于庶人。实际上,大夫是懂得刑法的。而庶人不一定懂得礼制。所以,这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对刑法和礼制知道与否,并不能影响罪刑的轻重,不因此而增一分或减一分。”

“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康熙又默默的念叨了一遍这句话,才说道“该当此意,唉,朕小的时候,几位师傅教给朕的就是朕原来所说的那种错误的解释,朕也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心中早已认定了那种说法。人云亦云了啊,现在想来真是大错特错!朕自认为学识渊博,看来书还要再读啊,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法律是惩恶扬善,用来维护人世间的公平和正义的。既然人类制定了它,就要遵守和维护。秦时的商鞅首先提出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千百年来又有谁真正做到了呢?不管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多显赫,曾经做出过多么伟大贡献。也不管他是否为我大清的子民,只要是站在我大清的土地上,就要遵守我大清的律法,凡是违法者,都要作出公正的处罚,不加重,不减轻。法律面前就应该人人平等,这也是在维护一个国家的秩序,主权和尊严。”中国人向来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外国人一向宽厚,淑云可不想再看到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捎带着在这个问题上,给康熙提前打了个预防针。可是诸如依法治国等,对这个时代来说还比较激进的理念,淑云还是没敢贸然的提出来,一步步,慢慢来吧。总有实现的一天。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