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八章十年之功一朝成 重生在顺治末年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举了出来,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无菌处理和环境卫生的问题上,研究出了数种主要和附属办法。这才最终定案。而图纸的绘制则由淑云亲自操刀。

一切准备就绪后,淑云遣人快马进宫禀报康熙。像这样能够影响到国家层面的问题,淑云是绝不愿,也不会落人口实的。

淑云是早上派人进的宫,还不到中午,康熙就快马赶来了。此时已经是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十二月二十八了,因为临近年关。有许多事需要康熙回宫主持,他才会在五天前极不情愿的离开香雪海。谁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甫一见面,康熙就抓住淑云的双臂,急切的问道:“天花疫苗真的研究出来了?”康熙的眼睛眨也不眨的盯视着淑云。里面饱含希望,又仿佛有一团火焰般热的灼人。

淑云毫不退缩的直视着康熙,重重的一点头。

康熙的嘴唇颤抖了几下。抓着淑云胳膊的大手明显收紧了。

淑云了解他此时的心情,并没有喊疼。而是静静的等待他把情绪平复下来。

过了好一会,康熙的眼神才重归清明。然后把淑云轻轻的拉进怀里。重重地拥抱住。

青霉素的事,是在康熙视察完医学院和工匠所之后。淑云在给他介绍药厂的图纸时才说出来的。

在此之前,康熙的工匠所之行并不是他情愿的。而是在淑云的再三要求之下才得以成行。虽然经过淑云一直以来不懈的努力,康熙对工匠的重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这依旧掩盖不了人们内心,包括康熙本人对于工匠的轻视。

其实以康熙的才智和学识,未必就不知道工匠的重要性。可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千多年的传统导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人们已经习惯了工匠作为最低下的一类人而存在。对此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包括工匠们自己。而满人在夺取大明江山的过程中,曾切身体验过火炮的厉害,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落后导致的,而追根溯源,这一切又正是归功于明廷的工匠们。正因为康熙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对工匠的态度才会是既想用,又要严防。

淑云虽然明白康熙心中所虑,可是却绝不会苟同。现在借此东风,当然要为工匠们,同时也是为自己的理想而争取。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