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五章 新设备 天门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求推荐票!!!求收藏!!!

托克马克装置主要是模拟一个小型的宇宙形态,也就是先制造一个环型的内部真空室,外面环绕线圈,通电后在内部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温度,从而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这个技术虽然能够达到初步热核聚变的效果,但其装置庞大,运行效率极低,再加上运行不稳定导致危险性极强。直至后来人们把超导技术和最初的托克马克装置相结合,才使原有功能稍有提高。

可这么多年的研究,无论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中国,虽然大家都在对托克马克装置进行一步又一步的改造,可总体进展情况依旧不乐观。而现在,苏逸辰的“苏—亚当斯”理论完全推翻了托克马克的原有设计,按照新理论的构思,虽然同样也是形成了个真空室环境,但新的真空室不再以环型作为基础结构,而是以几个构造不同的真空室相结合方式组成,加以超导技术在其内部形成束搏磁场,构建缓冲通道,再利用控制激光技术对氘、氚进行点火启动后产生可控制持续反应。

用一句话来形容,之前托克马克装置就像是制造一个人为的“小太阳”,小太阳在真空室内不断燃烧,从而产生巨大能量,通过设备收集和转换能量以达到利用的效果。但问题在于,小太阳的燃烧虽然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可绝大多数能量根本无法转换而造成浪费,同样也很难对此反应进行长时间约束,随着核聚变反应的时间越长,其控制力度也越难做到,这也是目前中国的托克马克设置最多才能做到1000秒点火控制程度的原因。

新的理论却是连续分段式核聚变,以这种方式来取代人造小太阳,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引擎所使用喷油点火结构,只有当你点火发动,再踏下油门的时候,燃油才会进入发动机机室充分燃烧,从而给车辆带来驱动的能量。

两者相比,原先的托克马克装置就类似于人类最初的蒸汽机,巨大而笨重,操作繁琐,耗能率高,效率低,而且还具有无法长时间运行的弊端。新的装置就如同后来的燃油发动机,其两者之间的高低显而易见。

理论终归是理论,对于新的理论对装置结构,苏逸辰,包括他的团队在781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还包括用大型计算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