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 挖盗洞 尸灯鬼话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那我们到底需要挖多深才能辨识出地下土壤的不同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胡七已经观察完了周围的情况走到了我们身边,兴致有些高昂的看着林子,向林子询问起来。

林子的解释很笼统,他只是说要因坟而异;因为大墓的大小深浅我们并不知道,地图上面也没有刻意的标记出来。而且据林子所说,由于“花土”容易暴露目标,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种方法,就是挖葬坑时,将挖出的土按先后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时再反过来回填。

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一个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秘葬有直接关系。在秘葬时,蒙古人将坑挖得很很深,但土不能挖碎,要成块。土块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椁下葬后,再按原位置将土块放回。

此时我才知道卸岭一派使用铁钎探古墓的原理原来也是使用这样的办法,不由得对于盗墓贼前辈们的高等级智商感到了由衷的钦佩!回想起我们汉人就没有考虑这么远,似乎不拘小节。不只不秘葬,还为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堆老高老高的坟头让人看着。这种有意无意的大意,却给千百年来的盗墓贼提供了极好的盗墓目标和机会。

林子的说法基本决定了我们所要挖的坑的范围,因为山顶处于墓室的最高点,而我们又不知道里面的墓室到底有多大,说不准挖个十几米的洞也见不到墓顶也不好说;而山脚下则更不符合墓葬的特征,所以我们选择了相对来说可能性较大的半山腰,根据落差可以很准确兼省时省力的找到墓顶的位置。

一般在山腹中建造的陵墓,为了防止山体坍塌和渗水,必然会建造墓顶;墓顶所使用的土一般是粘度比较高的白膏泥和三合土,三合土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其实际配比视泥土的含沙量而定。经分层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据说古代的三合土比水泥还要坚硬。

不过在三合土之上还有更加令人望而却步的反盗墓手段,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始皇墓里面的八大招;

第一招“伏弩射杀”:“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第二招“活口坑杀”:“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第三招“墓毒毒杀”:“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第四招外招: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