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阴差阳错 静州往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一个图,递给王瑞雪,道:“矿老板叫刘清德,昌东有个刘部长叫刘清材,还有个局长叫刘清福,官与商,搭配得还真是好,难怪我们啃不动。”

王瑞雪开玩笑道:“清字辈分比我要高一辈,五百年前肯定是一家,我们老刘家真是人才辈出。”

到了市委宣传部,宣传部副部长李元昌照例客客气气,泡好茶,拿好烟,留下漂亮女同志陪着三人,然后出去打电话。几分钟后,李元昌笑容可掬地道:“王主任,你稍等,安监局领导一会儿就过来向你汇报工作。”

等了十来分钟,李辉身上的传呼响了起来,是报社副总办公室的号码。李元昌道:“王主任,要回电话吗,到我办公室吧。”

此时此刻接到报社领导电话,李辉预感到这次采访估计就要到此为止,他来到宣传部领导办公室,给副总编回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李辉脸色变得很难看,暗自骂娘。

李元昌在门外等候,等到李辉走出办公室,将香烟递了过去,道:“王主任,等会儿安监局有个通稿,呵呵,地方的事情不好整,发展才是硬道理嘛,很多事情要一边发展一边规范,还请王主任多担待。”

李辉想将矿难盖子揭开,可是报社副总说出了“我是静州人,在地方上还得仰仗这些领导,他们开了口,我也不好回绝”的大实话,他只能捏着鼻子同意采访到此为止。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可是记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受到各种利益群体的束缚。通过李辉的直觉,他相信报料人所说“死了七人”是事实,但是如果再深入采访下去,就驳了副总的面子。从私人关系来说,副总是多年好友,从工作关系来说,副总极有可能在一两年内成为老总。李辉想让自己成为社会良心,在成为良心之前必须考虑到生存。为了生存,良心暂时可以放一放,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千古名言深入人心。

等了半个多小时,静州安监局领导终于出现。在小会议里,李辉见到了《山南晚报》《山南都市报》《山南法制报》的记者,大家喝茶抽烟,说说笑笑,气氛轻松。王瑞雪悄悄凑过来,道:“他们要送信封,要不要?”李辉没好气地道:“为什么不要,不要白不要。”

拿到安监局通稿以后,大家都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