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1章 书库和漫画 大国文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意的,格局就是不一样!”

张大海之前,仅想着怎么征几部好作品,完全不具备这种布局的思维。但是,林棋随随便便想出的这个办法,就比张大海的那种劳心劳力的折腾,不知道要高明到那里去了。

“当然,还可以借助小说版权的优势,进军漫画行业……”林棋思索道,“《斗破苍穹》就很适合漫改!香港漫画出版市场,远远超过小说,或其他的文学书籍。除了实用教材和工具书之外,香港发行量最大的图书既是漫画。如果不做漫画,很难称霸香港出版行业。”

“漫画……”张大海眼前一亮,他当然知道,漫画出版的利润。

香港这边的市场虽然远远不如日本,但是漫画比小说更赚钱,这是被市场证明。

在70年代,《李小龙》、《小流氓》等等漫画由于一开始定价比较低,每期仅卖1毛钱两毛钱,即使每期卖两万三万多册,也不过几千块钱,算不得什么大生意。

但是黄玉郎却是敢于大胆涨价,《小流氓》改名《龙虎门》,每期销量不少于5万,但2毛钱一本书的价格,一期收入才1万块钱,赚的只能说的辛苦钱。

但黄玉郎先后把每期的漫画由厚变薄,维持原价不动,销量有增无减。于是,他再大胆涨价到6毛钱一本,并创下34页彩页的行规。未来几十年,港漫大体上维持彩页、每期30多页的金科玉律。

与此同时,70年代港漫的价格上涨速度也非常快,6毛刚刚涨不到两年,既涨到1块钱。之后,又是涨价到2块、3块、4块……7块!

现在的《龙虎门》的34页新刊,定价是7块钱,这个价格也是港漫维持最长久的定价。

一直到90年代,黄玉郎被关进监狱服刑出来,东山再起之后,又宣布涨价到十多块钱。

黄玉郎之所以成为港漫行业首个千万富翁,巅峰时期十多亿身价,手下一堆年赚百万的漫画家。就是因为一招涨价!

可以说,港漫成也是涨价,败也是因为涨价。

港漫发展黄金年代,通过不断的涨价,让大把的漫画家赚到了钱,不再像50年代~60年代那么朝不保夕,并且,被同一时期的写小说的看不起。

而后来港漫走下坡路之后,还继续涨价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国文娱》,牢记网址:m.baotouge.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