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不可轻视的老技术工人 大国文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没有先进的设备,是不可能大规模的生产cd唱片机。

“愿赌服输,你不会赖账吧?”一名中国的青年技术人员,微笑着说道。

“当然!”杰克.飞利浦咬牙切齿将财务人员,将他输掉的一个月薪酬,交给了跟他打赌的中国人手中。

……

每天的产能1000台以上,已经可谓视为量产了。

等到生产线投产之后,预计日产能可以超过1万台,这是荷兰人生产效率估计。同样一套设备到中国工人手中,熟练之后,那么,效率可以提升日生产两万台以上,只要零件足够。

荷兰人均每天劳动4小时左右,大部分荷兰人是不喜欢学习知识,也不爱劳动,甚至大把的人在家吃福利,并不打算出去找工作,毕竟,荷兰丰富的资源出口,已经创造了巨大的收益,给以给其国民提供良好的福利,于是,欧洲产生了一个名词荷兰病!

这种情况下,飞利浦公司大部分的岗位,在荷兰已经招不到愿意干活的人了,所以,飞利浦这样的公司把业务分包到全球,也属于必经之路。

荷兰的技术人员,错误的用荷兰工人的工作意愿和学习钻研意愿来衡量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人。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人,除了吃大锅饭的国营企业之外,其他的企业为了生存着想,都是把人类的潜能发挥到了极限。

再简陋的工作环境,只要给足了薪水和待遇,工人都会疯狂的学习,迅速的让钻研出一套可行的生产方案。

“不是我们不需要生产线,而是,不能单纯的等生产线安装,才开始组织生产,那样就太慢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红利,在于有几千万名高素质的老技术工人。只要我们这批老技术工人还在,那么,再简陋的环境下,我们都可以完成人类手工可以制造的出来的工业品。”一名年龄超过60岁的老技工曹晶解释说道。

杰克.飞利浦闻言不禁竖起大拇指,说道:“还是过去的老工人更可靠,我们欧洲也差不多是这样。二三十岁很多的年轻人,夸夸其谈,但肯耐心做事的很少。以至于,很多复杂而枯燥的工作,只能依赖四五十的老工人去做。”

“我们这边年轻工人,虽然差了一点,但肯努力学习。毕竟,我们提供的工资,远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