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六章 正本真迹 神藏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遍采用的方式。

从这一点上提出质疑,说明谢清阳对《永乐大典》还是非常了解的,后世抄写的《永乐大典》虽然也很难精致,但余老手中的这一本。显然达不到记载中所提到的要求。

“我还要再看看……”余宣并没有反驳谢清阳的话,因为这也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点。

余宣知道,《永乐大典》的书衣都是用多层宣纸硬裱出来的,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但是这一册《永乐大典》的书衣要显得更加的厚,而且书衣的色泽也和记载中的《永乐大典》略有不同。这也是之前很多人扫了一眼就没有再继续关注的原因。

“明白了,我明白了……”拿着那本《永乐大典》看了好一会。余宣忽然眼睛一亮,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

“余老,您明白什么了?”

“莫非是找到破绽了?”

“我看这本就是后世的手抄本,余老怕是看走眼了……”

听到余宣的喊声,场内各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会是永乐版的《永乐大典》。或许在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被满军捡到如此之大的一个漏吧。

“这本绝对是真迹,而且极有可能是永乐版的珍本……”

余宣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下,开口说道:“我可以断定,这个封页书衣之所以不对。那是因为它是后世之人在原来书衣的基础上,又给裱糊了一层,也就是咱们经常说到的画中画……”

余宣所说的画中画,在古玩收藏中多有提及,以前的一些大收藏家在战乱的年代为了保存自己收藏的画作,往往会将一些名画重新裱糊,然后在表面再绘制出一幅画来,由此来掩饰真迹。

而余宣手中的这本《永乐大典》也是如此,改头换面的书页,让很多人一看之下,就没有了继续鉴定下去的心思,由此也将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余老,能将裱糊的那一层去掉吗?”人群里有人喊道:“也让我们见识一下《永乐大典》的正本真迹吧!”

在场的这些人,大多都是金陵本土的古玩商和收藏家,由于《永乐大典》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