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阶级固化 大夏风流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父子二人来到西市的作坊,赵广山和赵小宝已经开始工作了,在筛选瓷料,赵大山还在睡觉,昨晚喝了不少酒,毕竟年纪大了,要多休息,刘长河并没打扰他。

“小宝,把手里的活放下,跟着我去铁匠铺!”

刘云毅“命令”道。

赵小宝看了父亲一眼,刘长河在一旁道:“小宝,你和云毅一起去,也替我看着他,如果他再跑去听小曲,回来马上告诉我,知道吗?”

东家开口,赵小宝当然不敢违背,洗了洗手,跟着刘云毅离开了作坊。

走在街道上,百姓熙熙攘攘很是热闹,不过大多都是平民,平民和世家子弟很好区分,看衣着就行了。

世家子弟穿的都是绸缎,如刘云毅,宽衣大袖很是潇洒,但即便是最便宜的绸缎,做一身衣服也要一两银子,大多数平民穿不起绸缎,他们穿的都是麻衣,好一点的穿熟麻,质地还算柔软,条件不好的就穿生麻衣,质地粗糙,时间长了会磨破皮肤。

来往百姓中大多数都穿着生麻衣服,有的甚至衣不遮体,这都是佃民。

东吴城不是鱼米之乡吗?为何还有这么多穷人?

刘云毅有些不解,可很快就从记忆里得到了答案。

大夏王朝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郡相当于省,所以东吴郡面积很大,但这个时代人口应该很少,一个郡怕是不会超过百万,刘云毅所在的城市叫做东吴城,其实就是东吴郡的“省会”,是东吴郡最大的城市,拥有四十多万的人口。

四十多万人口在刘云毅那个时代就相当于一个小县城,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夏王朝的一线城市,不亚于王朝首都。

东吴城南北相距十里,东西距离也差不多,核心区域是郡守以及大家族居住的地方,最繁华的商业区也在那里,越往外,住的居民地位就越低,刘家就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所以也只能算是下下品的世家。

刘家还算是世家身份,起码能有一片宅院,虽然不大,可那也是属于自己的房产,地地道道的地主阶层。

东吴郡是鱼米之乡,老百姓很富裕,可这种富裕不是说家家有房产,户户是地主,只是说老百姓能吃上饭,能有一份填饱肚子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富裕。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