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 华夏万古长(2)(“今晚接待晚餐,有两边的...) 夜阑京华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该到了……

“骛清兄。”石门外,有人低声招呼。

何未心一颤。

石门处,先进来了几位将军,最后露面的正是谢骛清,他身旁就是方才招呼的昔日旧友孙维先。一个刚从延安来,一个自长沙赶到。

谢骛清像许久未穿过便装了,外衣并不合身。他面颊比过去更瘦,因年龄渐长,眼睛比过去愈加深邃,像蒙了一层岁月风霜。

历经了反围剿和长征,他和一同到场的八路军将士们一样,从面容看,明显比同龄的国军将领更沧桑。长征的痕迹,落在他们的眉眼,和他们举手投足之间。

何未遥遥望着他。谢骛清坐到一个空椅子上。

数年未见,两人相逢在一个公开场合,却让她有了紧邻而坐的安心感。

“二七年到现在,十年了,”姑姑轻声道,“十年,他们被屠杀、追捕,到今天,竟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那些下手屠杀他们同袍的人吃饭……”

姑姑摇头,轻叹:“其胸襟,远非国民政府可比。”

“为了抗日,”何未轻声回道,“面对外敌,没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主持接待的人是一位白须老者。他在各桌寒暄,为到场人相互引荐。

等菜全端到桌上,那位老者持满杯酒,走到最尽头的桌旁,遥望在场众人:“诸位,这杯酒,祭我们在南京蒙难的同胞。”

话音未落,在场众人皆离开座椅,沉默举杯。

老者将那一杯酒洒在了青石地板上,全部人做了同一件事。满地酒液流淌、渗入地板,其中有南京迁移来的人,直接掉了泪。

压抑的抽泣声,在安静的厅堂里回荡着。

7月,日军踏入北平城,12月,南京沦陷。

□□,取意“受命于天,□□治国”。而就在南京遭受大屠杀的期间,北平的□□上,挂出了“祝南京陷落”的字幅。

她当时见到报纸上刊登的相片,眼泪完全止不住。

“祝抗战早日胜利!”老者虽拄着手杖,但背脊挺直。

祝抗战早日胜利。此起彼伏的应和声,在每个角落响起。

这一饭开启于南京,着力于武汉,在座的人都明白,在武汉迟早有一场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