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酒风就是作风 草根选调生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大队干部打成一片,善于和农民群众做宣传交朋友。钟国正刚刚大学毕业出来,农村工作可以说还是一块白板,必须尽快地熟识农民、农业和农村。

八月份就要收农业税、代金、征购粮和农村统筹任务了。如果不了解农村情况,不认识农村干部,不熟识农民群众,完成任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搞好工作更是纸上谈兵。七月份农民们虽然正忙着“双抢”,但现在的“双抢”和过去已大不一样,包产到户后,每家农户就那么几亩田,几天时间就能完成抢收抢种了,根本不用等到立秋,一般在七月下旬就可以基本结束“双抢”了,顺顺利利地实现插完晚稻过八一的目标。这将近一个月的空挡时间,正好可以带着钟国正下大队,认识一下大队干部,熟识一下农民生活,掌握一下农村情况。

大历县公社虽然大部分大队已经通了简易公路,但公社没有自己的小车,也没有公家的单车,公社干部哪怕是公社书记到各个大队去做工作,都只有靠两条腿来量路。头顶天,脚量地,中间沐浴新鲜的空气,是公社干部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七月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公社干部下大队都是迎着早晨的太阳出机关,扛着晚上的星星月亮回大院。这倒不是他们有多么的敬业,也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太阳的毒晒和高温的炙烤,无可奈何的选择早出晚归,而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可能像其他机关单位一样,实行八小时上班制度。

除了星期天回家和到县里开会、在公社开会外,整个七月份,易大伟带着钟国正等人走遍了所有的大队,有的时候一天走两个大队,甚至三个大队,有的时候就在一个大队。除了少部分的早餐外,他们几乎都是在炮声隆隆、惊天动地的酒战之中渡过的。所以,人们又习惯性地把公社干部称为“酒精(久经)考验”的干部。

寒州县和寒中县的红薯酒差不多,清亮,润甜,度数不高,容易进口,喝醉了也不上头,不仅老百姓喜欢喝,机关干部也喜欢喝,常常被他们戏称为寒州“茅台”。钟国正在这种被迫的酒战强化训练下,日渐熟练,渐露头角,虽然也酩酊大醉过,也偶尔呕吐过,但大部分还是没有浪费那些精心烧制出来的红薯酒,于是一个月之后就得了一个“喝醉钟国正,红薯要一吨”的英名。后来也不晓得谁把他取了一个酒桶的雅号。

二十来天的酒战之后,易大伟拍着钟国正的肩膀说,酒风就是作风,酒品就是人品,你不仅是一个酒才,更是一个人才,好好工作,多多锤炼,今后的前途无量!听到易大伟的夸奖,钟国正却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历县遍地是酒的豪放和无奈,感受到了大历县遍地是酒的情感和真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