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 国士拒贿 大明王侯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这点从解大才子身上可以看出端倪。多么纯朴的读书人呀,若不是缺了银子过不下去,谁敢壮着胆子跑到锦衣卫来讨钱?萧凡很有内疚感,他并不想迫害知识分子,他觉得读书人除了迂腐一些,固执一些,做人太过死板以外,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毛病,很可惜,知识分子的运气好象特别差,解大才子就是这样,出门吐口痰都碰到了锦衣卫罚款,这样的运气还不如待在家里整天当宅男的好。

解诸哭得很伤心,读书人讲究的是个风骨,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不但折腰了,还把腰折到了锦衣卫衙门。一这年头二两银子确实可以让一户中产阶级人家美美满满过一个月的好日子了。

萧凡是个善良的人,哪怕做了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同知,他的本质仍然是善良的。

于是善良的萧同知自掏腰包,给了哭哭啼啼的解大才子二两银子,在他的百般劝慰下,解诸泪眼婆娑的离开了,神情带着几分感激,萧凡的举动让他产生了好感,这个恶贼除了喜欢动粗,其实人还是挺不错的”

临走萧凡告诉他:“以后上街尽量多带点散碎银子,越碎越好,……锦衣卫罚款没有找钱的习惯。”

解诸投桃报李的表示再也不乱吐口水,乱扔垃圾了,哪怕走路上放屁,都用个屁篓子兜着……

萧凡很欣慰,同时又有点小遗憾,看来锦衣卫少了一个潜在的罚款客户了。

真好,一团和气,看来锦衣卫与文臣集团的阶级对立并非传说中的那般尖锐,至少他和解诸之间就表现得很祥和,这让萧凡对以后锦衣卫的工作开展更有了信心。

不过一想到锦衣卫以后的工作,萧凡的心又沉了下去。朱元璋重开锦衣卫的目的是什么,满朝文武都清楚,可大臣们都出声不得,现在的大臣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鸡,朱元樟拎着菜刀正围着笼子琢磨先宰哪一只,笼子里的鸡会是什么感受?

追查朱允坟遇刺只是个表面理由,实际上朱元璋是个对外人有着很深戒备的人,一旦现事态无法全盘掌握,脱出了他的意料之外,他就失去了安全感。必须要采取措施将事态拉回来,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元樟的措施很野蛮,同时也很有效,那就是把满的文武换一茬儿,再弄一批听话的臣子上去。

锦衣卫的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