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租界风情 迷踪谍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率队战胜香港足球队……”

奥运会?足球队?

孟绍原一直都是个球迷,当时就把报童叫过来,买了一份报纸。

看看民国时候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和足球队是什么样子的。

“老板,去哪?”车夫殷勤问道。

“转。”

“转?”

“嗯。”孟绍原上了车:“把附近的小巷子都带我转一遍。”

“好个,老板,坐好。”两个车夫一定就来劲了,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啊,做了今天,几天都不用愁没生意了。

车夫一看就知道孟绍原是从外地来的,这种外地来上海的,肯定要参观游览一下当地风情。

所以车夫往往也肩负起了讲解的工作,侍候的客人满意了,那打赏肯定少不了的。

过一条巷子,车夫就停下来介绍一下。

这些巷子的来历、典故、住的都是一些什么人,车夫就没有不知道的。

比如有一条巷子叫“分场里”,可真正的名字应该叫“粪场里”。

为什么?

这里住的都是拉粪工人和他们的家属。

后来嫌“粪场里”不好听,就改名为“分场里”。

上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马桶,每天清晨4时到8时专门有人拉着粪车到各个里弄去收马桶。

这些被雇佣来的工人将粪车装满后,拉到粪码头出售给粪船农民,他们的老板就是当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粪霸”,即“包粪头”。

“等等。”孟绍原听的好奇:“这一行当也有恶霸?”

“有,怎么没有?先生,侬小声点,被他们听到就不好了。”车夫一边拉着车一边说道:“侬否要小看这些包粪头,交关的赚钱了。他们是向租界承包的,拥有上千辆粪车,他们每月付给工人拉车费8元,再除去承包金,还有给巡捕房的一些打点小费,每月可净赚一万块钱都不止呢,先生,侬说赚钱吧?”

好家伙。

孟绍原怎么也都想不到,这行居然还这么赚钱?

“老早,租界的包粪头,是黄金荣的女人,叫阿贵姐。后来阿贵姐死了,她的第三个儿子马鸿根,外号‘马老三’的继承下来,侬晓得他有多少钱伐?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