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吾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东北一隅太小,虽然也有不少人才,但其中的大多数大局观不够…

来到这花花世界,想做些什么事,还需要自己的班底啊。谭海可用但只是一介武夫,高纪毅也不是在军政上有特别突出能力者,想做出点大事业,需要大批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他们都在哪儿呢?

主要是自己名不彰身不显吧,谁又会傻乎乎地跟着一个半大孩子呢?就是诸葛亮,也是看中了刘备的身份还有他颠沛流离的阅历的。算了,看缘分吧,以后时常保持着一颗“一饭三吐哺”的心好了。在一切都要看脸面、资历的民国,先跟着老爸混吧,借壳生蛋,然后再择机行事吧。

不过老爸的日子真不是太如意,作为长子,虽然还未参预军机,但是张作霖向日本人借了几次款他是知道的,这些钱都用在装备一个27师上了。手头实在是紧啊,老爸连保养火炮的钱都没有,更别说维修和建造的能力了。以这样的财力,什么时候才能够有大发展啊?

不管做什么都要钱!深知张作霖财政窘境的张汉卿决定,利用蔡大将军在京城的人脉,为奉天财政的增加尽一份力。当然自己现在对北洋人物是一抹黑,需要仔细商榷再下对策吧。

说干就干,张汉卿可不是优柔寡断的人。骨子里的二愣子精神加上清晰的“职业”规划让他迅速地想到,面前的这个空架子将军还是有几两肉可榨的。

“欲谋大事,岂能瞻前顾后?再说家父可是为袁大总统的‘大事’忙前忙后的,他老人家感谢我都来不及呢,危险现在肯定谈不上,呵呵。不过世叔,家父的力量实在太弱了,将来想做点事都难。小侄很想借用世叔的人脉和智慧,为光大民国出一分力。”

蔡锷很无私,这点毋庸置疑。从民初在云南担任要职起,一直到后来的护法运动,无数的敌人朋友都可为他证明。蔡大将军能打仗是一方面,可如果没有这种崇高的威望,他又何以敢在数年之后再从云南树起反旗?这份自信亦是明证。

对张汉卿名为公半为私的想壮大乃父的势力,他完全表示首肯。既然已经在私下结成反袁同盟,那么老张的力量越大,将来反袁才会越有声势和效果。不过,他犹疑地说:“你父亲应该知道,我虽然名义上是将军之冠,在北京军事上能帮助他的却有限。再说,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