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亮剑精神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就有了勇气,有时候这勇气可能扼止一场战争;从军队层面上来讲,就是一支军队的军魂。再好的武器都是由掌握它的士兵来控制的,士兵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武器的使用威力。”

蔡锷对此深有感触,他也曾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皿煮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一直未能做出回答。他敛容问向张汉卿:“汉卿认为,中国的国魂是什么?”

蒋百里也觉得有点意思了,他也收敛了一下笑容,再也没因张汉卿的年纪而有轻视的想法:“汉卿认为,中国的军魂是什么?”

两人一齐问话,巧的是一问军魂,一问国魂,一齐发声,一齐收声,倒像训练有素般。两位老友对两人的默契,相视一笑。

张汉卿沉着地说:“现代中国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国魂的缺失,是没有问鼎大国的勇气,没有一种精神让一盘散沙的人心收拢,没有一种办法让处在绝望的中国人感到希望并为此而凝聚力量的东西。军魂的缺失,是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视死如归的勇气和树立必胜的信心,以及最重要的,军队要知道为谁而战。”

蔡锷大笑,困扰他多年的“军魂”概念被眼前这个毛头小子一语敲开心头锁。

蒋百里也笑了,是啊,还有什么比堂堂正正建立大国自信、自强、自傲更让人振奋的国魂呢?他不敢相信,这番话,是眼前这个年轻人讲出来的;他怀着期盼而又不自信的心态问张汉卿:“你认为,现阶段如何铸造中国的国魂和军魂?”

这个问题他们一代人思索了许久,也有很多个方案。现在,他想听听,这个年轻人既然一语中的,会不会有什么新奇的主意呢?

张汉卿不假思索地说:“亮剑精神!对军人来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兵不畏死,则天下无敌;对国家来说,用不怕死的精神去建设一个新时代、作一次前人未有的大变革,是置国家死而复生、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尤其对现阶段的中国特别适合。”

“亮剑精神!”两人眼前一亮,屋内诸人的心灵也受到极大震撼。该有什么样的胸怀,才会有这样的见识?蒋百里第一次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了,还是个名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