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章 中介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并没有能够创造出可以和当年协和比肩的成就。这不能不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心目中的历史。也许,那个看上去国弱民穷的时代,其实却包含有今天难以企及的社会条件。

庚子事变是世纪之交的一件大事。中国虽然遭受了空前的惨痛遭遇,但中西关系也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批有见识的西方人认识到,应该在中国普及现代知识和新式教育,推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和进步。因此,进入20世纪以后,在西方人中兴起了一股到中国兴办教育机构的热潮。这其中就包括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

洛克菲勒的名字世人皆知,已经成为财富的代名词。同时,洛克菲勒也是世界最有影响的慈善家之一。从老洛克菲勒开始,这个家族为多种社会事业大力捐款。在中国,洛克菲勒也有很多捐资。事实上,除了美国以外,中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弗雷德里克?盖茨是促使老洛克菲勒把财富投向慈善事业的关键人物,他对中国怀有深厚的兴趣。正在他的建议下,老洛克菲勒决定不再仅仅做一个赚钱的资本家,而是拿出大笔的钱来资助各项社会慈善事业。20世纪初,盖茨特意向老洛克菲勒建议,在中国投资兴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以推动中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洛克菲勒很重视这个建议,为此,他先后三次派出考察团来到中国。1909年,“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团里有两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医生。通过考察,他们看到了在中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建议在北京成立一个自然科学的教育机构。洛克菲勒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进一步限定范围,初步把在中国的投资范围确定为医学。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正式成立。随后,基金会专门对中国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在中国投资发展医学教育。1914年,洛克菲勒派出第二个考察团,重点考察中国的医学教育现状。这个考察团走访了中国十几个城市和几十家医院,写成了一份名为《中国的医学》的报告。这份报告,至今仍是西方人写成的中国医学教育的宝贵史料。报告强调了在中国兴建高水平医学教育机构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医学机构确定了许多具体方针。

这个报告在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未来的协和医院确定了方向,那就是协和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