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正在替小凤仙绞尽脑汁写挽联的衡州狂士王血痕刚想好了一联,便被张汉卿占了先,又不能说他剽窃,冤哉悲哉。不过他到底有水平,苦思冥想了好久,终于给他又想出一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此联一出,天下知名,与张汉卿一南一北,两联遥相呼应。

不过对小凤仙而言,名声于她只是负累。原本,她还想着等蔡锷病愈后与他再续前缘,现在,一切都成泡影。思前想后,她决定离开北京这伤心之地。可是,茫茫人海,何处可以容她,哪里才是她的精神家园?

斯人已逝,如活人何?

蔡锷已逝,留下两房妻子和几位子女。元配夫人刘侠贞,本是妹替姐嫁,原名**英,因为年长蔡锷七岁,在高龄时产下长女蔡菊莲(亦作蔡铸莲)就再无所出;蔡的二夫人潘惠英,她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长子蔡端(族谱名蔡泽琨)、次子蔡永宁(族谱名蔡泽珂)、女蔡淑莲。这位潘夫人陪同蔡锷去日本看病,却没想到同双去只影回,悲痛之下将丈夫的一缕发丝编入自己的发髻中,以示终生不忘。

以蔡锷的身份和她们所处的环境,两位将守寡终身这是无疑的。蔡锷一生醉心国事,个人财产却不多,总不能让家人流血再流泪吧?张汉卿遂以世侄兼同志的名义奉上两千元大洋,并致电慰问,嘱咐她们安心生活:“如有不济,即请北上奉天,学良终将以姑嫂事之”。

张汉卿爱屋及乌,又有红牡丹的情义在,因此也给小凤仙写了一封满含人情味的信,并同步在《奉天时报》明文发出,意甚坚决:“凤云嫂巾帼不让须眉,松坡兄因之由敬生爱,而后亦得益于其死命相助才有安然逃出北京之故事,此为学良见证之惊天地涕鬼神传奇。斯人已逝,学良忝为当事一方,不能不代为婉转。风云嫂一介女流,随身一人居于京中大有不易,宜其北上来奉,弟亦当以嫂事之,使安奉余生,终不至英雄流血又流泪。”

至此,外界才知道,当初张作霖的“劝进”,与蔡锷的一番忍辱负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一番名人关系傍身,张汉卿成功地洗白白,并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情、有义、有胆、有略的英才少年。而且,张作霖原本的土匪出身和从前所有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