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5章 赈灾(上)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夏秋之交,霪雨兼旬,河北、东北等地同时发生数十年罕见的水灾。河北境内大雨连绵,山洪暴涨,京畿一带倾城泽国,受灾县达103个,灾民超过600万人。

这次的特大水灾,与河道年久失修有关。据事后《申报》)1918年2月22日的批露,“查京畿各河二十余年未经修治,堤防尽行残缺。此次水患,五大河及数十余小河同时并涨,泛滥横流,淹及一百余县,面积之广,所有堤埝无不破坏。人民被灾之后,救死不赡,焉有余力以筹修浚”。

在财力不足、战乱频仍的旧中国,天灾随之而来的就是**。张作霖已经稳住了奉天,张汉卿的人民党也逐渐渗透到奉天的各个角落,在一些基层单位也建立起较为紧密的党组织。因而对东北的这次灾害,奉天民政厅和人民党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并迅速在救援之余果断恢复了灾后重建,让灾民能够自立。为此,张汉卿力主成立了农工委员会,负责指导奉天、黑龙江农业厅和水利厅的工作,由莫德惠兼任主任。一般认为,这是完全意义上的少帅系的人马在政界的.asxs.----在此之前,莫德惠是少帅委任的招商局局长,归财经委员会主任刘尚清节制。

反观关内,由于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以这些官僚的作法,他们也无法有效组织起积极救援的力量,灾民流离失所,无衣无食,惨像令人目不忍睹。

《北京时报》报道:“白河沿岸及其他外避难人民约达三十五万,乏衣缺食,睹者伤心。”

“南运河决口三处,天津所属岌岌可危,食粮薪炭饮水等一概缺乏。西南关外以至南开南市,日本租界等处,一概水没胸膛,数十万遭水难民,扶老携幼,惨不可言。”

“天津各河之水陡涨,沿河一带村庄尽成泽国。”

已经“隐居”在天津的前总理熊希龄的寓所也被河水吞没。身处灾区的熊希龄目睹了灾民的惨状,也目睹了官员们的无能表现,他立刻奔赴北京,向中国银行公会求助,得到了捐款万余元,交给了京师警察厅购买粮食,运到天津赈灾。同时,他又向政|府提出赈灾的建议,极力主张政|府出面筹款,赈济灾区所有饥民。

他的建议被提交国务会讨论,结果阁员们一致认为:除非由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