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32 章(郑氏本就是个没啥主意的性...) 殿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件案子闹大了,皇祖母和父皇都知道了。我虽然不是朝中大臣,也知道平常只有大事才能到皇祖母和父皇跟前。”

“小事小情,内阁便处置了。这案子案情简单,谁要是查清,立刻就能在我皇祖母、父皇跟前挂上号。”

“夫人你是我的乐理师傅,我先跟你说一声。”

“不管御史打什么主意,捉拿坏人,破案子,是谁也挑不出错的。”

“是,臣妇记下了。”楚夫人的身子躬的更深。她还以为公主是想她帮忙。楚夫人道,“谢殿下提点。”

荣烺笑笑,“这没什么。反正明天我都会告诉阿楚她们,今天夫人过来上课,先跟夫人说。”

楚夫人到寿安宫行礼后便回府去了,荣烺斗志满满,中午就着热锅子吃的香喷喷,还喝了两小碗鸡汤。

“祖母,晚上还用鸡汤吊锅子,又鲜又香。”

“好。”

荣烺还主动提到她托齐尚书做的事,荣烺说,“父皇说得让御史说话。我觉着,这样很好。可是,如果御史做事也得讲个理字。案子未明,说什么都是推断。我也不想干叫人说,就是御史,也应当有实事求是的德行操守。”

“这事我知道了。你说的在理。”

得到祖母肯定,荣烺明显很高兴。

郑太后道,“郢世子妃同我说了,你建议她重注《贞烈传》的事。”

荣烺点头,“《贞烈传》成书在六十几年前,现在跟以前不大一样了。以前是乱事,显德皇后虑女子安危,让女子少出门,原是好意。如今适逢盛世,国泰民安,何人不可出门呢?”

荣烺举例,“阿颜阿锦姐常跟我说宫外繁华,街上店铺,也有女子打理。也有一些深意,是以前未能发觉的,不如重新注释,也省得御史言官不懂误会。”

郑太后道,“这法子不错。只是,注释《贞烈传》非一日之功,再择几位有德行的女眷一道辅助郢世子妃比较好。”

“这也是。人多还能快些注好。”荣烺觉着,还是祖母更周到。

郑太后说,“你琢磨几个人选,到时告诉我,咱们商量斟酌着,把这事儿办好。”

“好。”荣烺喜欢这种被尊重、征求她意见的对待,高高兴兴一口应下。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