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纤弱麋鹿有谁怜(上) 富士山之雪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上只有一块多钱的“绵羊票子”,属于囊中羞涩那伙儿的,怎么好意思进饭店呢?

解耀先吞了两口口水,不敢扭头去看站在“新记独一处饭店”门前揽客的店小二,骑着自行车越过了“新记独一处饭店”的大门。正阳三道街呲溜呲溜滑,解耀先艰难的骑着自行车。就要到“f2”家的大院门前了,解耀先努力回忆着“f2”家的大院四十年后是个什么样。

哈尔滨老道外典型的大院就是“圈楼”。顾名思义,就是四周一圈楼,圈起一个院子,楼梯是“吱嘎”作响的木楼梯,曾经一家的空间后来被分成若干户,每户人家又纷纷在院子和走廊里圈起自己的地盘,搭起形状千奇百怪的临时建筑,而且从来是只见增加不见减少。经年累月,让人不禁大为感佩人们“在夹缝中生存”的能力。这些棚舍又分明展示着争取空间、将日子过得更好的强烈**。说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表里不一”,是因为华丽的表面背后,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纯中式的四方院落,老道外人将这四方院落叫做“圈楼”。如果形象地说,把福建“土楼”捏成正方形,就很像老道外的“圈楼”。人字形的木楼梯贯通二楼、三楼乃至四楼。四面皆有人家,以木栏杆作为栏杆,看起来很像电影《功夫》里的那个大院子。

过去左侧的大门洞,再有三十多米就要到“f2”家的大院门前了,解耀先忽然发现大院门前,有三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在跳“猴皮筋儿”。其中,一个穿黑棉袄和另一个穿大红花棉袄,梳着大辫子的女孩儿拉着约三至四米长的皮筋,边扯着“猴皮筋儿”,边用稚嫩的童声念着儿歌:“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另一个身穿藏青色棉袄的小女孩儿小脸儿通红,正在起劲儿的跳着。只见小女孩儿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许多腿部的基本动作十分娴熟,再将这些基本动作排列变换、穿插组合,又形成了许多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精彩花样。显然,这个小女孩儿是个跳“猴皮筋儿”的“大王”。跳“猴皮筋儿”那可是小女孩儿最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