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中) 富士山之雪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是对于解耀先来讲,他虽然听说“沙子面”包饺子最好,劲道儿!但是潜意识里并没有觉得“沙子面”是什么难得的东西。当和“老叔”吕振国一聊,这才知道哈尔滨“双合盛火磨”生产的“沙子面”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解耀先不由得吓了一跳。

原来的哈尔滨人,只要家里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大半都揭不开锅,吃顿“沙子面”的饭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尤其是过年用“沙子面”包顿肉丸儿馅儿的饺子,更是哈尔滨人津津乐道的事儿。老话不是说嘛,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

可是,小日本鬼子占了东三省之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为了把东北变成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小日本鬼子在一九三八年颁布了《米谷管理法》,实行粮食配给,把稻子、小麦、大豆划定为“甲类粮”。“甲类粮”专供小日本鬼子自己吃,中国人不准吃。中国人吃“甲类粮”就是犯罪,谁家里要是有“甲类粮”,或者吃了“甲类粮”,抓住就定罪严惩,属于“经济犯”。这一下,中国的老百姓就算是有钱,也没人敢卖“沙子面”给你了,通通都被小日本鬼子充当了军粮。剩下的,小日本鬼子又拉到旅顺,装上船运回日本了。老百姓家里偷偷摸摸的存点“沙子面”,可想之珍贵。

随着小日本鬼子对粮食的需求日益迫切,只控制中国老百姓的“吃”又不够了。小日本鬼子在一九三九年又实行了更缺德的“粮谷出荷”政策。“粮谷出荷”就是满洲国官办的农村组织兴农合作社,把“搜荷”数量层层加码的分配到各市县旗,直到乡村,最后分配到农户,再发给农民一张粮谷“出荷证”。老百姓这就算上套了,从春耕到秋收,完全受汉奸官员以及经济警察的监督,苦不堪言。满洲国治安部警务司经济保安科曾经发出训令:“经济警察的根本任务在于绝对禁止交易场外进行粮食交易;经常认真地掌握出荷工作的进展情况。”

“老叔”吕振国越说越愤怒,解耀先越听越心惊,他深感自己穿越之后的责任之重大。要是不把小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老百姓哪儿来的好日子过?解耀先猛然想起了李鸿章临死的时候所遗的一首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