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闪电战 苏联1941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想法,德国军队因为要将物资和军力用在进攻苏联上,所以非洲方向当然不能大打出手,因为这样的结果必然就是需要更多的部队和物资。

同时德军在非洲投入的兵力和装备也不多,希特勒认为也没有“大打出手”的条件和能力。

谁想到隆美尔2月走进非洲3月就在兵力和装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发起全面反攻,不仅反攻还打得英军一路溃败。

这胜利就连希特勒自己也被吓住了,或者也可以说希特勒也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一改之前“稳住战线”的决定持续往非洲增兵,这其中尤其是德空军第10军被用于轰炸马耳它岛。

这使德军在苏联方向的进攻就一拖再拖,直到6月22号希特勒才认为可以腾出手来全面进攻苏联……此时在非洲的隆美尔已经收复了所有失地控制了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要地哈尔法牙关,并在几天前彻底的挫败了英军的反攻。

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上将,然后迫不及待的就将兵锋直指苏联。

其结果就是进攻的时机不对,这也使舒尔卡有了操作的空间。

“暴雨之下德国人的飞机很难起飞!”舒尔卡说:“就算勉强起飞也很难有战果,我是说他们想轰炸、拦截我们的坦克部队的话!”

基尔波诺斯上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暴雨时能见度很低,这会给战机作战带来很多危险,比如紊流、机械故障等,对地轰炸、扫射就更是不可能……

这是由于战机飞行速度很快,比如德BF战斗机时速达到七百多公里,“斯图卡”轰炸机时速也有四百多公里。

在这速度下,飞行员需要有开阔和良好的视野才能实施俯冲轰炸或扫射,否则,能见度只有几十米,这也就意味着飞行员从发现目标到做出反应还不到半秒的时间。

半秒……就别说投下炸弹然后拉高机头走人了,没有一头扎到地上坠毁已经是神仙了。

这危险对于阴雨天同样存在,空战也差不多是这样,它们很难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上跟上敌机并将其击坠,即便德军战机的速度要比苏军绝大多数战机都快得多也先进得多。

也就是说,雨季已严重弱化了德军的空中的力量,使苏军侦察机和机械化部队可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