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65 章 仁者无敌(中)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种琼花二十年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少死些人。”

拓跋焘开门见山,杨遇安也毫不含糊。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不打仗就行了。”

“荒谬!”拓跋焘霍然而起,“朕若不打仗,哪来如今大魏的万里江山?”

“可汗武功赫赫,天下莫能匹敌。然则可汗御极将近三十载,这些年征南战北,可曾有几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

见拓跋焘明显一愣,杨遇安接着道:“可汗好儒学,曾以儒生执宰朝堂,岂不闻儒家先圣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

“朕明白你的意思。征伐无度,确实是亡国之举。”拓跋焘蹙眉道,“朕也不是没想过跟南人和平相处,与民休息。可刘义隆那匹夫屡屡进犯我魏境,朕难道还能听之任之不成?你别忘了‘好战必亡‘的下一句,就是‘忘战必危’!”

“此战宋人北伐再先,可汗反击在后,所谓师出有名,谁都无法指责。”杨遇安没有立即反驳,“只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可汗已经尽复失地,甚至饮马长江,难道不是算复仇成功了吗?”

“反观宋人经历两次北伐失利,元气大伤,再无力北进,可汗不趁此时功成身退,与民休息,难不成还要继续打过长江不成?”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要真能过江,魏军主力就不会掉头围攻淮上的盱眙城了。

饮马长江确实不假。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也算是饮恨长江吗?

大魏铁骑在北方所向披靡,刘宋舟师在南方也纵横无匹。

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实大家谁都奈何不了谁,只能继续保持对峙之态。

杨遇安继续道:“可汗胸怀天下,气度非凡,下臣不敢妄自揣度。”

“然则臣久在民间,这大半个月来,又在军中奔走,多少是知道一些底层的心声。”

“自去年秋天大军南下以来,转战数千里,如今魏军早已人困马乏,思归心切。”

“军士厌战,而可汗却非要强战,这样的仗,还能打下去吗?”

“还能打赢吗?”

“即便最后打赢,国中士民因此疲敝,难道就不会有怨言?”

杨遇安连环三问,拓跋焘全都没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