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为添丁做准备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反而感到欣慰,再次证明,没有经历宫廷争斗的武媚娘,并非天生狠毒之人。

……

闲吟秋景外,万事绝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从中可以探出古人对中秋的重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是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另有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古人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经久不息。

八月十五清晨。

长安城一处府邸后院空地上,一大一小两人正一板一眼的打着拳。

大的穿着藏蓝色锦袍、黑色羊皮靴,身材中等,但却显得筋骨匀称、格外结实。

一副猿臂虎腰之姿,随着一招一式的舞动,一套拳法打得如云流水,颇有一种大师的气派。

而小的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随着小身子的舞动,口中稚嫩的喝喝声叫个不停,一双小辫子随身摆动,配合着萌萌的大眼睛,显得很是可爱。

定睛一看,这不是杨帆和小豆丁贺兰敏月么?

原来几天前从梅花庄把她们救回来以后,武顺几人就住进了杨府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