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汹涌澎湃 晋砺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那个皇帝吗?

还是那个皇帝。

只不过,昨天晚上,何天、皇后、董猛,反复推演,皇帝只负责死记硬背,而杨骏摆出来的理由,皆未出何天算中。

若杨骏真有何某所不及的见解,皇帝就说:

太傅讲的,朕也不大明白,可是,先帝弥留之际的遗训,朕无论如何不敢违背!

最后,杨骏脸红耳赤,一头黑线,但终究无可如何。

杨文长在圣上面前吃瘪,很快就传出了式乾殿。

这一回,又不同于任命何云鹤做散骑侍郎——那一回,虽也是打杨文长的脸,但毕竟台面上同杨文长没有直接关系,这一回,可是直接、当面驳了杨文长!

前所未有。

真要“乾纲独断”?

而且,据传出来的消息看,攻防之际,圣上这一头,可谓有板有眼,杨文长不论扔出啥理由,都能有理有节的怼回去。

这还是俺们印象中那个圣上吗?

难道,大智若愚?

之前种种戆愚,都是装出来的?

那,为啥要装呢?

真叫人浮想联翩呀!

人心,愈加浮动了!

晓得合五部为一部之危害的,并不止于何天、卫瓘,只是因为信息传递的关系,慢了一拍而已——

张华、和峤上书,反对设立“五部大都督”一职。

张华比较平实,从“魏武遗意”说起;和峤则开端于冒顿“鸣镝弑父”,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中心思想都一样,对戎夷,塞内的也好、塞外的也罢,都要“分而治之”。

张华、和峤,皆前朝重臣,威望隆重,杨骏一方,压力巨大,但自然不能干坐着挨打,中书令蒋俊上书反驳。

蒋俊的立足点,还是“时移世易”:

今日之五部,已不同于魏武之五部,已经华语、华服了——不好再视之为“戎夷”了!

为加快五部归化之进度,设立五部大都督,以督促其事,是很有必要的!

而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亦为得人——他是五部人,由他来督促五部归化,比华人更有说服力吧?

接着,理中客出场了。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