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0 章 低姿态 我不想上梁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但是武松真真实实出现在自己面前,想想就让人激动,如果对方不是找自己的茬的话。

“原来是江湖中有名的武二郎,王伦失敬!”

看武松年龄也就比自己大个几岁,不知道江湖上是不是已经闯出名声来了,但是高抬一句总没错的。不见侠义小说高手见面都是一句“久仰”之类的,对方也总会客套一句。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客气了,还打什么架?

王伦是真怕武松发浑的,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和这个能徒手打老虎的好汉放对,不是找死吗?

如果是后期的武松,他也不怕,那时候他已经是响当当的英雄了,想来他自重身份,不至于和一个秀才为难----江湖名声要紧呢。

但架不住现在年轻啊,要不然他也不会因为性格暴烈,还打架把人打死逃在柴进庄上。尽管后来知道人并没有死,但他年轻时是道上好汉无疑了。

所以他打着先礼后礼再礼的主意。伸手不打笑脸人,他再痞,也不会恃强凌弱吧?

被王伦这么抬举,武松果然脸色缓和很多。

从一见面,王伦就表现出很亲切的姿态,如果不是心中有事,便和他做朋友亦未可知。不过他再说话时,语气已不似刚来时生硬。

“王兄弟,看你斯文有礼,却为何对我哥哥做得那事?”

好么,兄弟都称上了,王伦心下略定。这是个好现象么,只是如何把事圆过去呢?

知道武松是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如果自己能拉下脸,像江湖人物一样纳头便拜,再说几句后悔之言,只怕立刻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王伦做不来。

毕竟心理上还是后世人的思维,哪怕知道是礼节,却也拜不下去,总感觉怪怪的。

没办法,他只能捂脸蹲下来,长叹一声说:“这件事,王某肠子都悔青了,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呀!”

他便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捡要紧处讲了一遍:千里投奔、误会武植、奸人挑唆、知错已晚、县学除名、投河自尽、潘公谅解…

到底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并经历过高考和大学的熏陶,前因后果条理清晰明了,不但把责任都压到西门庆身上,还把自己塑造了知错就改、愿意以死赎罪的光辉形象来。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