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7 章 快乐的太学生 我不想上梁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收入基本在2贯左右…

此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大于一贯钱的,很多时候,850钱都可称作一贯。比上不足,但比起农民工月薪的900钱,省着用的话,他这一百两可以用上十年!

因为作为“外舍”生,自宋神宗熙宁五年起,亦由太学给食,“辟雍”里自有宿舍。换句话说,王伦吃饭住宿是不要钱的,平时只要买几件换洗的衣裳,这日子无忧无虑啊…

对武植无可挑剔。没想到他还有潘公在谒见宿太尉之时竟然也帮自己说了一句话,然后就轻轻松松地进了本朝最高的学府----太学读书了。至于先前被黜的黑暗历史,根本没人问。

不需要问他的“八行”,只要宿太尉一句话就行;不需要从县学、州学考上来,直接入太学,成为两千“外舍”学生之一。

要是在徽宗朝以前,以王伦县学生员的水平,根本没有资格入这里的。正常情况下,王伦必须先是县学成绩合格才能入州学,再通过太学的入学考试从州学升补太学,这一番操作叫“补试”。

补试合格,才录取为太学生。

当然,录取了开始也只能作为“三舍”中的外舍,即在“辟雍”里读书,其相当于太学的预科学校----“太学专处上舍、内舍生,而外学(辟雍)则处外舍生”。“士初贡至,皆入外学,经试补入上、内舍,始得进处太学”。

而后如果成绩优异,经过考评有机会升入太学里读书,先从内舍开始,即本科段的学习。

内舍成绩如果继续好,恭喜,你可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了,即上舍。修满一定学分、成绩优异的,上舍学生可以马上毕业,赐进士出身,授予官职。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三舍”里要通过很多的考试,在规定年限必须升舍,不可能让你一直在里面享受国家的补贴的,就和后世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劝退:

每月有“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

季有季度校定,年有年度校定。

每年二月下旬,太学外舍还要举行一次由礼部派员主持的考试,叫“公试”,“初场以经义,次场以论、策”。

如果不幸中招,按元符元年的教育立法,轻则降舍,重则“三试不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