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92 章 待价而沽 我不想上梁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丽香院里传唱,来往的客人多有点名者。奴家的福祉,可都寄在官人身上!”

宋人娱乐活动太多,但传世之作也就前期的柳永、二晏父子,中期的苏轼、秦观等苏门人物多些。他们的作品好是好,传唱度也高,但是长年累月听着,慢慢的也就把激情磨平了。

然后幸亏出来个精通音律的名家周邦彦,这才让青楼之上的乐曲更胜前朝。唯一不足之处,是他专一为矾楼李师师而作。好乐曲都是先由矾楼唱响,然后再向东京其它青楼辐射,无形中便少了些新鲜感。

这也是矾楼生意冠盖全东京的原因所在。原唱的作用很大,以至于有些性急的客人宁愿多花钱去听个首映,也不愿意听翻唱,哪怕翻唱得再成功。

这也是正理,后世还有知识产权保护呢,否则谁还愿意创作?

孙三四的资源比阎婆惜强些,但是和矾楼的不能比,毕竟那边有大词家现场坐镇,精彩迭出。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好几届金明湖诗赛后的“评花榜”上,李师师总能独占鳌头。

大宗师在么,诸神只能退而求其次,对第三名争得你死我活。

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千年老二,香榭楼。一直名家辈出,但始终盖不过周邦彦的光芒。

眼看明年春的日子将近,各青楼为争夺名家都是下了功夫的。像苏过、贺铸,就是丽香院委托同文馆请来助阵的,花大代价就是为了在明年春的比赛中跻入第一梯队。

本来有戏的,可是苏过突然退出,接着贺铸也变卦了。联想到苏过和梁师成过往从密、其人又住在梁府享受二老板待遇的事实,八成是香榭楼也有想法了。

众所周知,香榭楼是梁师成的产业。

这样一来,相当于把丽香院闪了一次。面对矾楼和香榭楼这两个老牌青楼分别有当世三位名家助阵,丽香院别说想往前走一大步了,能不能保住目前的局面都未可知。

实在是押宝押太大了。

眼看得出头无望,周邦彦、贺铸、苏过都是当世之豪,无人可以擢其锋芒,于是有些人开始想到了王伦。

四首诗词一出,风头一时无两。当然不乏有人说他的诗词来路不正,是有枪手做好了来邀名的;或者见他并不敢以此投奔到朝中某位大佬手下--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