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54 章 笼络人心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户的营中。

进到营中之后,再从十几顶帐篷随机选择一顶住下。

比如昨天晚上,崇祯就宿在巴含真百户的一顶帐篷。

崇祯此举看着好像只是临时起意,其实隐含着深意,而且还有着两层深意。

一层用意是效法朱元璋笼络人心,彻底收服兀把炭、猛可兔这一千多夷丁,让他们成为自己最忠诚的走狗。

其实,崇祯之前一直都在这么做。

效果也是相当不错,这一千夷丁已经成为忠实走狗!

【注:朱元璋迫降元朝大将陈兆先的五万大军之后,从中挑选了五百精兵,并由陈兆先率领充当他的宿卫,陈兆先对此感激涕零从此忠贞不二,后在鄱阳湖大战之中,身先士卒并当场战死】

第二层用意是防刺杀,防建奴或者大顺军的刺客,也防文官集团。

不管你相信或者不信,大明朝确实出了很多蹊跷事,比如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的离奇落水死,又比如嘉靖皇帝险遭宫女勒死,又比如疯汉张差仅凭一根枣木棍就能闯入禁宫,差点把太子朱常洛打死,但又没有真的打死。

纵观二十四朝,就只有明朝有这种蹊跷事。

有阴谋论说这些蹊跷事件都有文官集团的幕后黑手。

从犯罪学角度,文官集团的确有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因为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有个共同点,都要通过宦官也就是太监收商税,而商税是文官集团的逆鳞,所以文官集团有弄死正德皇帝以及天启皇帝的动机。

至于梃击案则有分析说是苦肉计。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因为一个不慎,丢的可是自己的性命。

所以崇祯毫不犹豫的将太监从榻边调离。

太监虽是皇帝的家奴,也不一定就可靠。

因为太监也会有亲人,也有可能被拿捏。

只有这些夷丁全部来自辽西,身家清白,与文官集团不可能有任何利益牵扯,而且这些夷丁常年呆在军中不与外界接触。

所以文官集团很难找到机会收买。

最后还有一点,崇祯并不设固定的营帐。

他是随机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