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54 章 秀才造反 大宋之水浒群英传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依附强者。

在宋江死后,吴用无所依附,知道不能成事,吊死在宋江坟前。

最终,功成名就后,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梁山要发展,出路只有二个路:要么造反推翻皇帝,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

要么就是按照宋朝的造反老套路,杀人放火,招安为官,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还有第三条?学李俊带人海外立国,待时而动,卷头重来?

但作为原著里,成分很杂的梁山团体,尤其是好多重要职位,都是原先的政府的官员担任,他们有名望,懂礼仪,晓诗书,对旧体制有深深的感情。

对于这些不得已、非情愿、被迫上梁山的政府官员来说,他们内心是倾向恢复原先的身份,恢复体制的。

招安虽然有人反对,撼动不了大势所趋。

算下来宋江的眼界不算低,至少当时的走的招安路线不算低。

若真拼个死活,论造反,梁山站不住大义,得不到士族的支持;论地盘梁山没有战略纵横的,如果不招安,真的能战胜帝国吗?真觉得大宋都是酒囊饭桶?

恐怕不然吧。强大如同时期的方腊,可比同时期的宋江要强大很多倍,在帝国大军铁血洪流之下,农民起义军的劣势凸显,不堪一击。

这其中也可以看的出,为什么山匪要结拜,要聚义,要投名状,想尽办法赚人上山,家眷威胁等等,都是作为一个团队的制衡和羁绊,要强化自身队伍而已。

此时的吴用作为一个落第的书生,在乡村教一帮娃娃读书,他有急智,也有武力,能闲的住?

王伦并非没想过招揽吴用,可作为读书人,大家都是明白人,吴用工于心计。

王伦自认资质平庸,内心一直没有太大的把握。

有才学的人和能力的人,选择是相互的,并不是你地盘大,他就一定选你。

现在阴差阳错之下,吴用出现在梁山之上,王伦就不得不面对这个人了。

命运真实造化弄人,本该几年后吴用赚三阮撞筹,因为自己的乱入,把几年后不安现状的吴用被三阮先入为主,反过来带上梁上。

不过,正所谓,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