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1 三足鼎立 (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留宿的非议,更增进了太皇太后跟皇帝的亲情。

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太监服侍办事,不被重视才奇怪了。

至于最后的“三杨”,别的不多说,宦官进入内阁这个先例,就是他们给王振开的!

对于人心的极致掌控,只要不存在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王振往往都会让对方感觉如沐春风,受益良多,甚至心中引以为知己。

就好比对待沈忆宸,从最开始的殿试状元,到如今的掌军封爵。每一份筹码都卡在关键的时间点,如同雪中送炭一般及时,没有长久的敏锐揣测是做不到的。

更重要王振还情商手段拉满,被沈忆宸拒绝后以他的权势地位硬是忍住没翻脸。相反还曲意逢迎,时不时出手相助一把,打造利益捆绑的既成事实。

如果沈忆宸没有历史的上帝视角,不知道他是个奸臣,将与朱祁镇一起葬送大明王朝的国运。

陡然间遇到这么个权阉“贴心”帮扶,还礼遇有加能达成自己目标,就真的没有一点心动跟感激吗?

说实话,此刻沈忆宸是有些心动的。

他心动的原因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一门两爵。而是明明知道历史走向,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却无人问津!

冒着革官问罪的风险,去阐述麓川、瓦刺的威胁,结果皇帝不信,群臣鄙夷。甚至夸张一点说,当面告诉瓦刺部也先,他日后将俘虏大明皇帝,估计就连也先本人也不信。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局势。

如果直接依附于王振,靠着他的权势防备麓川死灰复燃,压制瓦刺部落崛起,相对来说会轻松简单许多。

但同样沈忆宸很清楚,王振是个极端狂热的主战派。无论之前麓川还是未来土木堡,都是王振力排众议与皇帝达成共识,坚决要征战四方。

一旦依附于他,沈忆宸可以想象在建功立业野心的刺激下,王振绝对会往穷兵黩武的方向发展,想着短时间内彻底剿灭蒙古诸部,达成青史留名的成就。

以大汉、大唐的武德充沛,剿灭匈奴、突厥都是靠着数代皇帝不断分化,才获得最终的胜利。如今蒙古诸部都快要统一了,大明拿什么去剿灭瓦刺部也先?

明太祖、明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牢记网址:m.baotouge.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