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71 章 手撕烤鸡肉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所有应该修习的学问。

因此儒家弟子西行时,携带了大量宫廷和官府才会收藏的“不太实用”的文书,比如礼乐、史书等。

荀子在这些儒家弟子来之前,就奏请秦王子楚修藏书阁,扩大修书的团队,接纳这些儒家弟子。

秦王子楚以秦国要统一天下之前,便要包容天下为由,同意荀子的上奏,不仅修藏书阁,还将大部分书籍修撰后刊印,分发郡中学府。

此刻秦国也终于将学宫选拔体系制度化。

咸阳的是学宫,郡中的是学府,各有官员负责教化。

学子们每年可以通过学府的考核进入学府读书,在学府读满三年后就能得到学府的推荐,往学宫读书。

成为学宫的弟子,就能参加秦王每三年一次的人才选拔,成为秦国的官吏。

同时,地方郡县非秦王直派的吏,必须拿到学府毕业推荐才能考取。

这并非科举制,而是在考核和察举之间。

朱襄曾对荀子和子楚等人提过科举制,但他们只吸取了些许,没有全盘照搬。

此时贵族势力仍旧强大,民间能读书的寒门士子不多,如果贸然将世卿勋贵拉到寒门士子一个层次,就会动摇秦国的统治。秦国统一六国时,也会遭到更加强烈的反抗。

入学和考核时需要“推举”,这就给原本人脉较广的世卿勋贵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又不至于堵死寒门士子的路。

现在所谓寒门士子,就是战败或者政治斗争失败的曾经的世卿勋贵。他们若到了朝堂上,也不会同意以后的寒门士子与他们地位等同。

朱襄明白了长辈和友人的顾虑。

之后寒门士子壮大,是因为经历了多次战乱后,许多高门大户被打落尘埃,沦为平民。现在这样的寒门士子并不多。所以人才考核以推荐为主,只在最终选官时让秦王以考核选拔,确实最为合适。

当然,也是现在人口太少,战国总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三千万,能读书的人更少,所以秦王才能亲自阅卷。

当人口过亿时,人才选拔考核肯定会进行更改。只是朱襄等人看不到那一日了,只能寄希望于有远见的后人。

担忧荀子劳累过度,朱襄拉着养伤的嬴小政主动担负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